昨天,港珠澳大桥工程首节长180米、重76000吨的标准管节在桂山牛头岛预制完成,被顺利顶推至浅坞区,准确落位,这标志着世界最大规模的公路隧道沉管预制取得成功。港珠澳大桥标准管节规模刷新世界纪录,多项生产工艺为国内乃至世界首创。
据了解,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总长6.7公里,最大水深度达46米,是迄今为止世界神得最深、规模最大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整个隧道被分为33个管节,在牛头岛沉管预制厂进行标准化预制,这是目前国内首例、世界第二例采用工厂法流水线进行海底沉管隧道的管节预制。
据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部负责人介绍,隧道管节采用两孔一管廊截面形式,建成后为双向六车道。记者在现场见到,刚刚预制完成的两节各长180米、宽37.95米、高11.4米的标准管节安放落位。标准管节由8个22.5米的小节段“拼接”而成,底板厚1.5米,侧墙及顶板厚1.5米,中隔墙厚0.8米,总重量达到76000吨。
如此巨大的沉管,如何按照要移位?据技术人员介绍,管节在预置的四条滑移轨道上分8次进行浇筑,每条轨道上均匀放置48个支撑千斤顶和32个顶推千斤顶。完成浇筑等工序后,整个管节在四条轨道上滑移出厂房,停放在巨大的干坞内。昨天,首节管节顺利顶推到位,第二节标准管节也将在近日完成顶推工序。
在浅坞区,工人正抓紧对这两个标准管节进行一次舾祝即将管节两端封闭、管内安装水箱,相当于将管节变成一个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巨型“潜水艇”。完成上述环节工序后,节段接头处要经过水密性试验;然后在干坞内灌水、试漏。浅坞区蓄水后,管节靠浮力起浮,并通过干坞周围的绞缆设备提供拉力,将其横移至管节深坞区寄放。在条件成熟时,浮运出坞,完成深海之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