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到2011年公路建设三年决战,畅通了龙江公路网的主动脉。按照“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总目标,黑龙江处于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11个县的交通扶贫建设项目今年起陆续实施。围绕交通扶贫建设项目和交通扶贫的话题,记者近日专访了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高学文。
交通建设激发“三农”活力
记者:我们了解到黑龙江省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11个县对交通的需求十分迫切,请您介绍一下这些县公路的现状和未来?高学文:近年来,黑龙江省加快公路建设,已经形成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三大路网”,构建起横贯东西,纵穿南北、覆盖全省、连接周边的现代化高速公路网,黑龙江64个县中有34个县通了高速公路,公路总里程达到15.9万公里,农村公路14.3万公里,建制村通畅率和通达率分别达到99.6%和99.9%。
黑龙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11个县,远离中心城市,有7个县不通高速公路,有8个县不通铁路,对外交通完全依赖于公路交通。2000年合乡并镇后,黑龙江建制村总数从14467个缩减到9121个,但由于黑龙江地域辽阔,村与村之间平均距离达10公里左右,被撤并的5000多个建制村近百万群众因政策问题不能享受到硬化路面公路,这些贫困县的农村公路建设任务依然繁重。
按照新的路网规划方案,2020年前,我们以完善公路“互通互联”为重点,在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11个县国省道规划里程2203公里,“十二五”后三年改造完成800公里,预计到2015年,片区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1492公里,占总里程的68%。“十三五”期间,力争将片区国省道全部改造为二级及以上公路,建设规模约700公里,形成地市与县之间、县与县之间、县与主要乡镇、县与重要的产业园区和旅游景区之间互联互通的干线公路网络。
打通主动脉连接县乡村
记者:黑龙江路网覆盖区域广阔,如何通过科学的交通建设规划,将有限的扶贫资金合理地进行划分使用?高学文:根据总体要求,我们确定了交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在扶贫片区对外通道的规划上,依据国家高速公路网和国省道规划,构建“二纵三横”公路主要对外运输通道,规划总里程1347公里。在片区内部公路网络建设中,以省道为主,打通省际、县际断头路,完善区内路网,有重点地建设一批连接重要资源开发地与旅游景区、对经济发展有突出作用的公路,增加区域发展能力。
为了发挥黑龙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11个县份的资源优势,我们确定了扶贫项目规划建设原则,既要统一标准,又要因地制宜,少花钱办大事,满足区域内经济发展和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
在规划上突出了“四个围绕”,一是围绕农业合作社规模化经营的交通需求,规划建设县域经济环线、连接线,推进农业现代化。如规划建设的望奎至四方台公路,让农村合作社与绥北高速公路、四方台铁路货运场站相连,直接推动粮食外运,构建望奎的经济命脉。二是围绕不通铁路县份的交通需求,规划建设公路枢纽,让人流、物流、信息流彻底流动起来。在兰西、青冈、明水等县建设县客运站、乡客运站、农村停靠站和县物流中心、乡镇物流配送点、农村货运网点的三级客货运输网络。三是围绕工业园区的交通需求,规划建设工业园区与公路主干线联接的通道,为招商引资打开大门。规划建设龙江县工业园区、兰西工业园区、明水畜牧产业园等公路项目已经筑巢引凤。四是围绕旅游经济的交通需要,规划建设林甸等旅游黄金线。
在项目建设上,我们把安全、环保、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作为扶贫开发的灵魂,把质量作为扶贫开发的生命,把惠民利民作为扶贫开发的根本,切实改善贫困居民出行条件,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加强组织落实部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