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盐渍土、戈壁。这些南疆公路建设中的“拦路虎”一样不少地摆在三岔口—莎车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者眼前,又被一个个攻克,“这条高速公路全长233公里,2011年7月29日正式开工,今年10月初可全面完工。”近日,三莎高速公路项目上海代建指挥部指挥长过震文介绍。
三莎高速公路由北向南纵贯南疆腹地的叶尔羌河水系经济区,穿越巴楚县、麦盖提县、莎车县,北起正在建设的阿克苏至喀什高速公路三岔口互通式立交桥,跨越G315线以及喀什至和田铁路,终点在莎车县乌达力克乡北部,与喀什—叶城高速公路相连,主线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车速为每小时120公里,总投资近120亿元,是新疆迄今投资规模最大的高速公路之一。
三莎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的3年时间,就是不断斗败“拦路虎”的过程,“三莎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南疆公路建设中所有能遇到的难题。”三莎项目上海代建指挥部副指挥长李立新感叹道。
李立新是土生土长的莎车县人,自治区交通建设管理局高级工程师,多次担任公路建设项目指挥长,积累了丰富的南疆公路建设经验。即便是这样,三莎高速公路项目仍让他和同事们煞费苦心。
三莎高速公路项目是我国第一条大规模利用风积沙填筑的高速公路项目,全线233公里中,有60余公里路段位于沙漠区,更有185公里路段采用风积沙填筑,部分填筑高度超过6米,在新疆乃至全国高等级公路建设史上没有先例。
三莎高速公路项目沿线筑路原材料匮乏—全线属盐渍土路段,直接使用容易造成各种路基病害,需要拉运符合施工规范筑路材料,然而,砾石土要从线路两头运来,碎石要从160公里外的阿克苏地区的县市或者100公里外的阿克陶县运来,相对较丰富的只有风积沙。
采用风积沙填筑施工,降低了工程造价,却大大增加了施工难度。风积沙筑路不同于常规路基填料,必须采取特殊的施工工艺和压实方法,以确保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又遇到气温高、风积沙失水过快的难题。技术人员用了各种方法,均不理想,最后选择了每隔一公里打一口井,用水管给风积沙灌水的方法才解决了问题。整个项目建设中,共用了1800万立方米风积沙,施工难度可见一斑。
“三莎高速公路项目建成通车后,开车从巴楚县到莎车县将仅用两个多小时,现在则需要五六个小时。”过震文介绍。
作为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G3012的重要连接线,三莎高速公路犹如一条黑色的珠链,将已建成通车的喀什—叶城高速公路以及即将建成通车的阿克苏—喀什高速公路、麦盖提—喀什高速公路等串联在一起,南疆高速公路网已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