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全省扶贫攻坚行动首要任务,地方党委政府聚力攻坚,乡镇即将设立农村公路管理所.如今,甘肃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呈现出良好局面,对贫困地区扶贫脱贫攻坚的支撑愈发有力。
7月4日至5日,甘肃省交通扶贫攻坚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现场会在平凉市召开。省委副书记欧阳坚在会上指出,要按照五大发展理念谋划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以创新理念激发持久动力,以协调理念提升通达能力,以绿色理念构建生态环保模式,以开放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共享理念提高综合效益,使建成的道路成为生态路、小康路、民心路、幸福路。
三年会战集中攻坚
从2013年起,甘肃省委、省政府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全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六大突破”首要任务来抓,将其纳入精准扶贫考核内容,举全省之力对农村公路建设进行集中攻坚。
甘肃各级地方党委政府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统筹兼顾插花型贫困县,实施农村公路三年大会战,加快推进建制村通畅工程。截至2015年年底,全省农村公路达到12.3万公里,实现了所有乡镇和82%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99.8%的乡镇、88.9%的建制村通了班车。
农村公路建设的综合带动效益在甘肃各地逐步显现。静宁县苹果产值每年增加5亿元以上;陇西县运送中药材等农产品到当地市场的时间普遍缩短,提高了农民收益;成县依靠通村道路硬化,实现了农产品运输与电商销售的深度融合。如今,农村群众出行和农产品外运更便捷,“农家乐”“乡村游”迅速兴起,电商经济进入乡村。
精准发力补齐短板
目前,甘肃仍有2868个建制村不通沥青(水泥)路,这些村山大沟深,是难啃的“硬骨头”。另外,还有不少地区农村公路缺乏安全防护等设施,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补齐这些“短板”,需要精准发力。“十三五”期间,甘肃计划建设农村公路6.2万公里,到2020年,全面建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
今年,甘肃省农村公路建设计划投资96亿元,重点完成建制村通畅工程1.5万公里、“千村美丽”示范村村组道路硬化项目450个、实施5万公里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到年底基本实现全省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截至6月底,已完成投资35.6亿元。
质量安全提等升级
农村公路不仅要建好,更要管好、养护好。甘肃将继续加大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扶贫工作力度,确保全面完成建制村通畅任务;加大对“窄路”改造力度,重点对宽度不达标路段进行加宽,对不具备加宽条件的加密错车道,解决“会车难”的问题。
甘肃还将强化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集和管理,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体制,以每个乡(镇)即将设立农村公路管理所为契机,落实养护责任以及养护机构、人员、资金;改进农村客运线路审批方式和运营模式,加快推进“交通+快递”扶贫工程。
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将在全省范围内公开各地成绩单,将考核结果与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挂钩,实行“奖补结合”“扶促结合”“奖优罚劣”的奖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