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备份 >  口岸
中山港酝酿码头吨位扩容10倍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2-07-20 浏览数: 标签: 中山港,码头,吨位

“中山港正计划东移,从内河港搬迁到近洋港,届时停泊码头将从现在的5000吨级升至5万吨级。”昨天,中山市委常委、开发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侯奕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该近洋港初步规划选址东六围,并已有市城投、火炬开发区资产经营公司、中山港航集团3家公司参与围海造地等前期建设工作,预计5年内启动码头建设。而随着该码头的升级,势必将大大促进临海产业的发展。”

年集装箱吞吐量超120万标箱

据悉,中山港经过2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有5000吨级码头3个、3000吨级码头5个、10002000吨级码头11个,其中4个客运码头,12个货运码头,5个外贸码头。

中山外向型经济特点鲜明,国际贸易往来频繁,产品已出口到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贸企业达3000多家。作为内河港口,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山自身和珠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山港提供了基本货源保障,并使其跻身国内十大内河港之列。

据了解,目前中山市外贸集装箱吞吐量仅占外贸集装箱生成量的50%60%,有近50%的外贸集装箱经广州南沙港、深圳盐田港及陆路经香港转关出口。以2011年为例,中山市完成货运量达1.14亿吨,港口货物吞吐量5479万吨,水路货运量2228.34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25.13TEU(标准集装箱)。

在今年5月在云南昆明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国际物流节上,中山市副市长冯煜荣表示,据预测,“十二五”时期末,中山外贸进出口总额将超过480亿美元,2020年外贸集装箱生成量将达到500万标箱。

随着中山外向型经济的进一步深化,跨境物流的大进大出成为必然趋势,企业对国际货物的运转效率、通关时间、成本控制、信息传递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冯煜荣表示,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山要主动求变,以航运为突破口,将视野从内河运输投向近洋运输。

不仅如此,中山临港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发展,也急需配套深水大港。“以广新海事重工为例,有了深水港口,其生产的大型海洋工程船就不必托运到南沙,再转交给业主了。”侯奕斌如是说。

打造“珠江江海联运集散中心”

根据《中山市口岸发展规划(20092015年)》,中山提出了“一港五区”的港口规划,以中山港港区和马鞍港区为龙头,以中山保税物流中心为枢纽,以神湾港区、黄圃港区、小榄港区为支撑。届时,中山港外贸码头将扩建5000吨级泊位5个,投资4.82亿元建设马鞍港区,神湾港拟扩建第三期工程等。

对此,侯奕斌介绍,考虑到中山产业发展需要以及地形地貌等港口自然条件因素,中山新港规划选址在东六围,目前有市城投、火炬开发区资产经营公司、中山港航集团3家公司参与围海造地等前期建设工作。

“码头海岸线长3公里,用地1500亩,整个投资将非常巨大。”侯奕斌表示,新建码头将是一笔巨大的投入,以填海造地为例,每亩就需要50万元,而1500亩土地需要7.5亿元,这还不包括码头以及航道疏浚等建设投入。而关于未来港口定位问题,侯奕斌表示,可以兼重生产型和商务型物流,“既有客流,又有物流。”

昨天,在翠亨新区规划馆可以看到,新规划的港口东移到临海工业园,离伶仃洋主航道仅有67公里,在疏浚负12米后,万吨级货轮就可直接出入港口,届时去香港的航程也将缩短半个小时。

而对于中山港的未来定位发展,在第八届中国国际物流节上,冯煜荣透露,中山要发挥港口优势,与周边形成错位之势,加快发展近洋跨境物流,并争取在“十二五”时期末,将中山打造成为“珠江江海联运集散中心”。

其中,具体目标包括开通直航东南亚、日本、韩国和中国沿海的集装箱班轮,从而改变中山港口喂给香港的单一和近距离喂给格局,使中山港口喂得更远,将运往美洲的货物喂给到台湾高雄,将运往欧洲、大洋洲和非洲的货物喂给到新加坡等。

冯煜荣表示,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两个重要条件,一是要做好万吨级航道,目前相关计划已经在规划中,中山港的新作业区也在建设中。二是对外轮开放,国家相关部门在审批中,审批程序已经走完。

港口应注重服务本土产业错位发展

专家声音

中山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梁士伦:

据悉,在中山港周边,已经遍布了深圳盐田、广州南沙、珠海高栏以及香港等深水大港,中山新建港口如何不被这些大港“吸附”,错位发展呢?

针对中山规划新建深水码头,中山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梁士伦表示,如果中山具有深水港条件,拥有良好的港口自然资源,那自然需要建设深水港码头。但是港口的建设不能仅仅考虑本地的货物运输,因为“除了现在的中山港区,中山周边还分布着广州南沙,深圳蛇口、盐田,珠海高栏港以及香港等大港,在货物运输方面,吞吐能力完全能够满足。”

梁士伦指出,目前中山正在打造翠亨新区这一战略平台,以及大力发展临海装备制造业,特别是大型海洋工程装备,这些都急需深水港来配套。

据悉,目前临海基地引进项目38个,涉及投资总额约600亿元人民币,预计全部达产后年产值超过2000亿元。基地内的中船中山基地分段制作中心、广新海事重工、纬创液晶光电、中机重型钢构、中海油燃气发电、中铁大桥局中山基地、中泽重工等10多个项目已投产;此外,仍有中船中山基地二期项目、中铁南方装备基地、立信纺织机械、明阳风机叶片厂等近10个在建项目。

“以目前中山港口的条件,势必将制约未来临海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梁士伦表示,中山港具有内河港的优势,在近洋深水港定位中,应该在保持内河港的高效率优势的基础上,在服务临海等本地产业发展方面,与南沙等港口错位发展。

梁士伦认为,在货物运输方面,无论是航线、船期等,还是港口基础配套设施,中山都难敌南沙、盐田、香港等大港,甚至中山本地的货源都会被这些大港“抢走”,但随着未来中山临海产业的发展,将支撑起中山港的发展。

分享到:
上一篇:意大利奥古塔斯港口寻求战略合作伙伴 下一篇:河北省:港口年设计通过能力达5.6亿吨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