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消息,“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导,是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贵州一直致力于推动形成区域内无障碍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和现代物流体系,降低商务成本。”贵州省副省长谢庆生今天下午在海南省召开的第八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
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区域经济依存度不断加深。同时,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区域合作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谢庆生表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深化与泛珠区域各地的合作,关键是要弘扬区域利他文化。
推动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和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谢庆生首先强调了深化合作需要实现“快速交通互联互通”。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导,是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贵州一直致力与泛珠各方努力改善区域内交通状况,推动形成区域内无障碍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和现代物流体系,降低商务成本。
谢庆生提出,希望有关各方加快杭瑞、厦蓉、兰海等高速公路和贵广、长昆客运专线境内段建设,争取全线早日贯通;做好成都至贵阳、隆昌至百色、贵阳至北海等快速铁路和南宁至昆明铁路扩能改造、渝怀铁路扩能改造以及惠水至百色、江津经习水至叙永、毕节至高雄等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加快建成省际快速大通道。加强航空合作,培育航班,加密航线。
谢庆生介绍,贵州省正在编制《贵州省水运发展规划(2012-2030)》,计划投资1000多亿元,建设乌江、南北盘江、红水河、赤水河、清水江、都柳江出省水运通道,形成北入长江、南下珠江、干支结合、江海直达、功能完善的水运体系。希望有关各方加快乌江、红水河等航道提级扩能改造,加快水电枢纽过船设施和翻坝系统建设,提高通航能力。推进中缅油气管道建设合作,争取尽早建成使用。
承接产业转移 推动产业园区共建共享
贵州省目前正在统筹推进产业转移承接。国发〔2012〕2号文件明确要求贵州加强与珠三角等地区的经济联系,承接产业转移,打造东西合作示范基地。
谢庆生介绍,贵州省正在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优势资源转化战略,重点打造酒、烟、茶、民族医药、特色食品“五张名片”,力争2015年五个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000亿元左右;推进煤电磷、煤电化、煤电钢、煤电铝“四个一体化”,力争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000亿元以上;加强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和旅游大省、旅游强省建设,力争2015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800亿元左右;加快培育新材料、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信息技术、新能源、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谢庆生表示,希望更多的泛珠区域企业前来投资,贵州省将深化资源配置体制改革,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使合作伙伴得到最大实惠。
产业园区共建共享也是贵州当前工作重点。“十二五”期间,贵州省将集中力量规划建设100个产业园区。谢庆生在论坛上诚邀区域内广大企业积极参与,发展“飞地经济”。
合作推动扶贫开发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是泛珠各方共同的目标任务。扶贫开发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国家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泛珠区域有7个,涉及6个省(区)。加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合作,是整体提升扶贫攻坚成效的重要途径。
谢庆生表示,贵州省希望区内相关省(区)建立健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合作机制和会商制度;在基础设施和城镇规划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创新对口支援方式,加大产业帮扶、智力帮扶力度,加快实现由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帮扶转变。贵州省将全力保障帮扶项目顺利实施。
人力资源开发利用
泛珠区域人口和经济总量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随着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凸显。
谢庆生提出,贵州省与泛珠地区深化合作要在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上做文章。人力资源开发滞后,技能人才不足,不仅直接影响劳动者就业,而且严重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贵州省希望在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加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育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优质人力资源,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社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