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最后一天,东莞对虎门港和沙田镇的主要领导人进行了调整——虎门港党工委书记与沙田镇党委书记将由同一人担任,这也标志着在莞喧嚣多年的“港镇合一”正式拉开序幕。东莞官方表示,此举是为了协调统筹虎门港和沙田镇的发展,对双方都是利好的消息。
而东莞特约研究员、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务系主任林江并不看好这次探索的前景。他认为,“这种尝试弊端明显。”当触及港镇两地核心利益严重冲突时,身兼两职的主要领导干部将陷入角色冲突,难以在化解矛盾、区域统筹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港镇合一的用意是好的,但是效果却有待时间的考验。”
追溯:10年磨一剑
虎门港位于珠江出海口东岸和出海航道要冲,处于广州—东莞—深圳—香港城市发展轴带的中间和珠三角经济区中心位置。背靠外向型经济发展最活跃的珠三角东北部和腹地经济高度发达的东莞,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和优越的经济集聚优势。
追溯虎门港的发展历程,最早得回到2002年。那一年,交通运输部直属的港口开发权下放到地方。此后,东莞才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港口。而作为东莞首个集装箱深水码头,虎门港沙田港区一期码头直到2008年11月18日才正式投产,至此虎门港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这些年来,虎门港发展势头迅猛,陆续开通了多条航线。10月中旬的数据显示,虎门港已开通了20条内贸班轮航线和2条中国台湾航线。截至11月29日,虎门港集装箱吞吐量已完成85.4万标箱,是去年全年的5.3倍。而在“东莞虎门港2012深圳推介会”上,虎门港又签下投资额30亿元的华南石化交易中心项目,预计今年就可实现交易额60亿元。
据虎门港管委会总工程师蒙立军透露,2012年是虎门港大发展的一年。在欧洲次贷危机蔓延,世界航运及港口业大萧条的时候,虎门港逆势飘红。截至10月份,全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75.1万,同比增长了910%。“今年前三季度,虎门港共引进项目31个,总投资超300亿元,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1800多亿元,年创税约46亿元。”
不仅如此,今年以来,虎门港招商项目呈现出数量较多、投资规模较大、项目结构趋优的良好趋势。
现状:工业项目难落地
尽管这样,在快速繁华发展的背后,却隐藏着多年来未曾解决的港镇分治下的隔阂。
据《民营经济报》记者了解,虎门港位于沙田境内,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上可谓“唇齿相依,利害与共”。主港区虽在沙田镇,但虎门港和沙田镇一直都是分开治理,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港镇分开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发展需要,很多矛盾无法协调时就需要上级政府介入协调解决,如此使得协调沟通的成本很高,制约了彼此的发展。
这样的管理体制也使得沙田港区受征地拆迁的制约,虎门港至今没有一个工业项目真正落地。虎门港管委会副主任林甘棠表示,“整个征地拆迁涉及沙田港区的拆迁户总共有4200多户,原计划2至3年完成征地拆迁工作。现在快过去10年了,征地量只交地38%,拆迁只完成27%。”
面对来之不易的招商引资成绩,虎门港却不得不面对尴尬的现实。林甘棠说道,在征地拆迁受阻的情况下,虎门港至今没有一个工业项目真正落地,此外也导致13条在建公路基本停工,18条规划道路无法推进。
沙田镇立沙岛一村落的村支书刘先生也表示,早在2008年6月,因虎门港对立沙岛进行整体统筹开发,用于发展石化产业基地。但现在4年过去了,非但村民还没住进新区,而且在配合虎门港发展过程中与之发生不少摩擦。
在此现状之下,刚刚离任的虎门港前党工委书记陈建枝表示,虎门港目前主要行使的是辖区内经济管理权限,而社会事务管理等方面的职能主要由沙田镇政府负责,这导致资源浪费、多头管理等现象层出不穷,虎门港迫切希望能“加快港镇合一进程,从体制上保障港口发展竞争力”。
沙田镇镇长钟浩滔认为,沙田镇的拆迁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拓展虎门港的发展空间。更为重要的是,希望通过实施港镇一体化来发展,以达到双赢的目的。“东莞未来的发展要依托虎门港来加速。虎门港建设得好,沙田镇也一定会好。”
规划:降低两地沟通成本
2011年11月,时任东莞市委书记的刘志庚赴虎门港调研中指出,尽管虎门港发展势头迅猛,但也面临着一些瓶颈制约,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港镇分开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发展需要。今后要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未来要“港镇一体化,港镇共发展”。
虎门港要实现腾飞,必须走港镇联动,港镇一体化,以港兴城,以镇促港的发展模式。为了统筹虎门港与沙田镇的发展,双方的合作势必要朝更高层次的方向迈进。
记者了解到,在虎门港及沙田镇的未来5年规划中,不约而同都提及“由港口经济带动地方经济实现全面繁荣”的目标。而此次人事安排也标志着双方的合作关系更为密切,“港镇合一”初具雏形。
东莞市委副书记姚康称,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镇、港分离的局面已成为制约虎门港、沙田镇发展的瓶颈,影响着虎门港和沙田镇的可持续发展。经过广泛调研和反复研究,政府认识到,虎门港要实现腾飞,必须走港镇联动,港镇一体化,以港兴城,以镇促港的发展模式。
外界也普遍认为,虎门港与沙田镇主要领导分别由同一人担任,将有利于促进行政效率的提升,有效降低目前制约两地协调发展的沟通成本。
东莞市特约研究员、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表示,虎门港的开发以及建设需要沙田镇的配合,以及提供一些必要的公共服务。但由于实行港镇分开管理体制,双方在一些问题上必然会产生分歧,诸如沙田立沙岛全体居民搬迁就需要双方的协商。
“这次人事布局完成后,虎门港和沙田在重大问题的决策方面能更好地协商,矛盾也会大大减少。不仅如此,双方在招商引资方面也得以更好地配合。”林江评价道。
说法:核心利益或会严重冲突
但林江认为这种模式始终是弊大于利,弊端明显。“当触及港镇两地核心利益严重冲突时,身兼两职的主要领导干部将陷入角色冲突,难以在化解矛盾、区域统筹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林江在与记者聊到这一话题时也表示,港镇合一的用意是好的,但效果却有待时间的考验。
“虎门镇的后勤服务离不开沙田镇。港镇合一确实减少了虎门港在拆迁过程中的不必要扯皮,但是两边的利益涉及不同的群体,而简单的港镇合一却很难解决这一问题。”在林江看来,关于港镇合一发挥的作用还得一分为二来看待。
“虎门港领导执行的是东莞市委和市政府的决议。而作为沙田镇的书记镇长,是百姓的父母官,更多的是关心居民的切身利益。就从虎门港的拆迁问题来说,作为沙田的父母官,更关注拆迁的赔偿,以及要不要做,在哪里做都要代表沙田百姓的利益。”港镇合一后,同时代表两方的利益是很难的,发生冲突时,领导班子该站在哪一边,该为谁说话,这些冲突较难解决,而这也是林江最担心的。
这样一来,容易使地方政府和居民产生矛盾。两边都比较困惑,镇上的居民会困惑,到底镇领导是不是站在他们这边;而同时虎门港也会困惑,政府会否以虎门港的利益为重。“即使沙田镇很努力了,但虎门港还是会觉得沙田镇不配合。”
“虎门港是东莞的,而不是沙田镇的。”港镇合一后,林江担心,沙田镇会不会出于自己发展的考虑,将投资项目都引到沙田镇。这样肥水不流外人田,到时虎门镇也变成了沙田镇的虎门镇,这样对其他镇街发展就不公平。
“表面上解决了目前的拆迁矛盾,但可能日后会产生严重的冲突。这样港镇合一没有矛盾时会发展很快,一旦有冲突就难解决了。”林江如是说。
至于港镇合一是否能起到预期的效果,林江只是反复强调需要时间来验证。或许对沙田镇的书记和镇长来说,接下来将会有更大的考验。正如在港镇合一提出之后不少学者提醒的那样,深化港镇统筹发展,仅在主要领导干部上面进行重复兼任远远不够,“而是需要进一步厘清沙田镇政府和虎门港管委会之间的关系,加强彼此间在产业发展、社会管理、民生服务等方面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