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通道 >  水运
嘉兴港航优化通航环境 将水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
来源:浙江物流网 发布时间:2013-06-20 浏览数:

  近日,记者在海宁硖尖线(中分桥至尖山段)航道看到,在不改变航道宽度的前提下,一船船淤泥被挖起并运走,这是硖尖线航道养护工程,也是海宁水环境治理工作和水运建设的首个开工工程。

 

  工程启动的背后,凝聚的是各级交通港航部门的共同努力。

 

  尖山新区,是新兴工业集聚区及海宁发展最快、发展最好的地区之一;而硖尖线航道是海宁市经济开发区(尖山新区)货物运输的唯一水运通道,“九五”期间按六级航道改造,由于长期淤积,几乎失去通航能力。

 

  “目前,新区企业年运输量在800万吨,日均单向运输车流量为1000辆次;预计到2015年,企业年运输量在1500万吨,日均单向运输车流量为2000辆次。”尖山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单靠一条硖尖公路,海宁尖山新区货物运输已出现瓶颈现象,许多企业如万凯新材料等都呼唤政府引起重视,大力发展水运。

 

  为此,嘉兴港航部门在经过多方调研后,向上级单位提出了对该段航道实施疏浚和护岸修复等提高航道通航能力的多项建议。功夫不负有心人,建议得到了省交通运输厅以及省港航管理局的高度重视,并于2012年获得了省港航局批复。

 

  “预计到年末,硖尖线通航能力将达到五级,可保证满载300吨级船舶双向进出,尖山新区物流运输将开启新的篇章。”嘉兴港航局航道养护科有关负责人欣喜畅言,远期,则结合杭平申线建设,引导水运向规模化、集约化、效益化和可持续化方向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水运优势,最大程度地满足尖山新区企业物流及港口的快速发展需求,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这是嘉兴港航部门精心打造现代化航道,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把水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把内河航运从黄金运输通道转变为集聚生产要素的通道,形成经济发展的‘吸管效应’。”正是有了这样的高瞻远瞩,嘉兴市港航部门多年来致力于优化通航环境,内河航运腾挪跌宕,黄金效益日益凸显。

 

  在现代化航道打造上,嘉兴还有一篇“大文章”。

 

  作为国家长三角区域发展、海洋经济发展两大战略的交汇点,作为全省海洋经济发展“北翼”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海洋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实现海河联运。

 

  嘉兴港是浙北地区唯一的出海口和海上对外贸易通道,背靠浙北高等级航道网,与京杭大运河以及太湖、黄浦江、长江水系贯通,杭平申线在嘉兴港后方横贯东西,黄姑塘、乍嘉苏、何家桥、长山河等6条内河航道与嘉兴港独山、乍浦、海盐三大港区相连,具有前海后河的独特优势。

 

  而实打实的航道养护,成为促动海河联运成为现实的有效手段。记者从《嘉兴市内河航道海河联运“十二五”建设规划》中看到,作为《嘉兴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有益补充,其立足嘉兴内河航道的现状和港口、工业园的布局,提出了海河联运联网航道建设的标准、规模及相应控制性指标,明确了近期建设的重点是独山港区、海盐港区的疏港航道的完善,成为嘉兴市支线航道建设和航道养护的重要依据。

 

  如今,货物从外海码头的海船上卸下来,经过输送带到达内河港池的船舶,经由四通八达的水网直达全市各地,这样的“海河联运”无缝衔接在嘉兴已经成为现实,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

分享到:
上一篇:中国船企迎来中小型LNG船建造热 下一篇:浦东港口吞吐量平衡增长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