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1月1日14时起,长江干线涪陵李渡长江大桥至江津界石盘与五马判联线水域实施分道航行。至此,长江海事辖区2100公里长江干线水域将实现分道航行和定线制全覆盖。
据了解,千百年来,在长江航行的船舶为适应水流的自然条件,通常采用“上行走缓流,下行走主流”的航法行船,因此,江上大船与小船、快船与慢船、海船与河船混杂,通航秩序混乱。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航运市场的发展,船舶密度日益增大,常年航行船舶高达6万余艘,渡口900余处,渡船800余艘,航线交叉普遍,通航环境复杂,水上交通安全隐患突出。
为了维护辖区通航秩序,保障船舶航行安全、畅通,长江海事局自2006年起先后多次分别在长江下游、中游、三峡库区等1800余公里水域实施了定线制或分道航行等船舶航行规则,船舶定线制或分道航行规则的实施一方面可以规范了通航秩序,降低事故发生几率,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另一方面随着通航环境的改善,也必将极大推动了沿江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显著的安全、经济和社会效益。
2014年1月1日起开始对李渡长江大桥至界石盘与五马判联线水域开始实施分道航行,对船舶航路进行固化,标明了89个横驶区、13处控制河段、36处受限河段、40处严禁会船处、3处警戒区和44处锚泊区,并对船舶航路、航速和信号显示灯作出了明确规定。
至此,长江海事辖区2100公里长江干线水域首次实现了具体船舶航行规则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