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通道 >  水运
唐冠军:保护长江生态 加强长江危化品运输管理
来源: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 发布时间:2014-03-10 浏览数:

  目前,我国有近1.4亿人口的生活用水、工农业用水以及南水北调的水源都取自于长江。但是与此同时,长江却是我国重要的石化工业走廊,沿线化工产量约占全国的46%,长江干线港口危化品吞吐量已达1.7亿吨,生产和运输的危化品种类超过250种。越来越繁荣的石化工业,给长江生态安全带来了压力巨大,一旦发生危化品生产和运输安全事故,将直接威胁到流域居民饮水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为此,全国人大代表、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冠军建议:加强长江危化品生产和运输安全管理,保障长江生态安全。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长江中上游地区借助沿海地区经济转型之机,大力推动化工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沿江大量规划建设了各类危化品码头和化工产业园区,宜昌、长寿、万州、涪陵等化工园区相继建成,加之长江中下游南京、仪征、安庆、九江、武汉、岳阳等地是我国传统石化产业聚集区,长江沿线已逐步形成了覆盖上中下游的石化工业走廊。据统计,目前长江沿线共布局化工园区62个,生产企业约2100家,生产和运输的危化品种类多达250余种,主要包括丙烷、丁二烯等易燃气体类,原油、汽油、甲苯等易燃液体类,苯胺、苯酚、四氯乙烯等毒性物质类,硫酸、液碱、甲醛等腐蚀类。

 

  与长江沿线越来越繁荣的化工产业相对应的,却是长江危化品安全管理缺乏衔接,全过程安全难以保障。长江危化品安全管理涵盖生产、存储、使用、经营、运输等诸多环节,虽然《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分别就企业、地方政府和各监管部门职责作了规定,但在实际中各部门"各自为战",缺乏有效的沟通联系和衔接配合,难以形成覆盖全过程的监管链条。由于现行法律法规中没有明确危化品所有人在危化品存储、经营、运输环节管理环节中应该承担的相应责任,导致危化品所有人为降低运输成本,将危化品运输交由运价低廉、技术状况相对较差的船舶承运,这类船舶发生污染事故的风险较大。

 

  除此以外,长江危化品应急处置能力有限,重特大污染事故应急资金缺乏保障。经多年建设,长江干线目前基本具备了200吨油类危化品泄漏事故的处置能力,部分地区具备了500吨的处置能力,但对非油类危化品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严重缺乏,基本上是空白,主要表现在没有相应的应急物资储备,缺乏专业化应急监测和处置队伍。一旦发生重特大污染事故,难以及时提供应急处置的巨额资金。

 

  1988年以来,长江干线共发生船舶污染事故388件,典型事故有: 1997年10月8日,"赣抚州油0005"轮在云阳水域发生触礁事故,导致149.3吨纯苯落入江中。2000年6月18日,"衡山机0018"在岳阳水域发生碰撞事故,导致49.1吨瓶装甲胺磷剧毒农药落入江中。2010年4月16日,化学品船"赣荣顺化01"轮(载有690吨甲苯)在长江下游芜湖水域与一散货船发生碰撞,险些酿成重大污染事故。上述事故虽处置及时得当,未导致长江干线水域发生重大污染事故,但如果处理不好,将严重威胁长江生态环境和居民生命安全。

 

  唐冠军指出,鉴于长江危化品生产和运输点多线长,涉及面广,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难度大,应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牵头,会同工业与信息化产业部、环境保护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和沿江省(市)人民政府系统研究长江危化品生产和运输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等问题,以保障长江生态环境和居民饮用水安全。为此,他提出从四个方面入手解决这一问题:一是研究提高危化品生产、储存、经营、运输企业的市场准入标准,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市场准入的重要条件,淘汰不符合新标准的企业,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中小型危化品生产、运输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经营;二是构建长江危化品生产、储存、经营、运输等全过程动态监管平台,实施危化品"电子标签"管理,实时跟踪、掌握和共享危化品属性、产地、流向以及事故处置方法等信息,加强监管衔接,实现危化品生产、储存、经营、运输等环节全过程动态监控;三是强化所有人的安全责任,增强风险共担能力,修改《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增加"危化品所有人除承担危化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主体责任外,还应承担危化品在物流过程中相应的安全责任"内容;四是加强对非油类危化品泄漏事故的应急技术研究,建立相应的应急物资储备库,加强专业应急队伍建设,设立长江危化品污染损害赔偿基金,制定《长江危化品污染损害赔偿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为救治人员、清除污染和赔偿损失提供资金保障。

分享到:
上一篇:2014年2月浙江省水路客货运输情况 下一篇:两会看物流:航道法列入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