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自西向东贯穿湖北25个县市,流程1062公里,占长江干线通航里程38%,赋予湖北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空间。今年4月,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给湖北带来了新的机遇、注入了新的活力。湖北省认真推动国家战略落地见效,积极谋划当前和长远发展,统筹推进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和沿江产业深度融合,交通等部门、沿江各县市携手共建,临港工业、现代物流等新型产业蓄势待发,沿江百姓及社会各界翘首以盼,中央及省市各级媒体广泛关注。
6月中旬,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和中国交通报等多家媒体启动了“走读长江、感知脉动”主题采访活动,对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荆江航道整治、江汉运河航道工程以及破解三峡通航瓶颈等进行了全方位展示、多角度剖析,深层次挖掘了湖北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重大举措、发展思路以及机遇挑战,提升了公众知晓度、营造了良好氛围、凝聚了发展合力。
中央媒体聚焦为湖北长江黄金水道建设营造了大气场。国家作出建设长江经济带的重大战略部署,旨在通过完善以黄金水道为依托的沿江综合运输体系,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给湖北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将促进湖北长江水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促进湖北独特的区位优势向市场优势的转变,必将推动湖北从经济优势走向发展胜势,从中部高地向改革开放前沿迈进。中央媒体走访湖北以来,刊发的《荆江航道整治:畅通一段激活一片》《建设中游航运中心,重塑“货到汉口活”》《引水兴航,江汉齐飞》《破解三峡通航瓶颈:挖潜、翻坝、新通道》等一系列报道,在行业内外、系统上下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群众认知度、行业认同度、社会关注度持续提升。湖北将充分发挥长江沿线城市充分利用黄金水道环境容量相对较大的优势,将运量大、用能高、用水多的产业向沿江集中集聚。进一步统筹临港工业园区、后方物流园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与港口无缝对接,形成港城互动、以港兴城的发展格局。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在全省形成水运建设千帆竞发、经济发展百花齐放的良好氛围。
中央媒体聚焦为湖北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激发了新思维。中央媒体从江苏等沿海省份出发逆江而上探究我国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现状,一路走读、一路感知、一路思索,先后刊发了《转型发展航道先行》《下好先手棋 黄金水道流金淌银》《强港口 扩航道 调运力 优体系 江西水运转型四重奏》《深水航道尽显黄金效应》等多篇重量级报道,与湖北建设思路碰撞出新的火花,形成了新的强而有力的建设举措。省交运输通厅借鉴学习上海、江苏、广西等省市先进经验,因地制宜、补齐短板,积极谋划、全力推进8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加快打造黄金水道,加快推进深水航道建设,破除“肠梗阻”,尽早实现万吨级海轮常年直达武汉;加快解决三峡翻坝体系建设瓶颈,建设以“两坝、两翼、两港”为核心的翻坝转运体系;加快推动汉江航运阶梯开发,湖北境内8级枢纽全力推进;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加快提升中部航运服务、做大做强航运市场主体,培育壮大几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领军型港口、航运集团;加快优化沿江产业和空间布局,构建长江中游与上下游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新格局。
中央媒体聚焦为湖北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注入了助推剂。省交通运输厅认真履行645工程指挥部办公室职责,主动对接与交通运输部长航局,联合沿江9个市州以及中游四省,共同建立沟通合作长效机制,推动建设“2+9”合作平台、建设一套统一的合作机制和系统完备的工作网络,全力推进深水航道项目,加快推动深水航道模型论证工作,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方案,加快技术经济层面论证工作。围绕645工程,提前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纳入“十三五”省级交通规划,积极争取纳入国家规划。同时积极推动港口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和优化利用我省长江岸线优势,加快完善沿江综合运输体系,培育武汉航运中心和沿江开放开发建设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