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无锡市航道处获悉,作为无锡水运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锡澄运河“五改三”航道整治项目全线正在加快推进,其龙头工程船闸主体已经完成85%,今年年底将具备无水联调条件,明年上半年船闸可正式交工验收,预计明年工程全线完工。绿色、生态、环保是航道工程今后的发展趋势,锡澄运河航道整治工程在省内率先试行环保监理制度,并在全线63公里全部使用生态护岸,走出了一条保护环境、修复生态的新路。
“一墙到底”换作两岸绿坡
锡澄运河“五改三”工程全面建成后,无锡境内五条长三角高等级干线航道将在江苏率先全部完成升级扩容,率先基本建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届时千吨级船舶将畅行苏南“水上高速”网路,河道通行能力流量预计是以往的两倍。锡澄运河南连京杭运河、连通太湖,北接长江、经长江无锡(江阴)港通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一条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和水上集装箱运输通道,区域内河水运承载能力将得到前所未有的质的提升。作为水运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航道整治工程,其建设标准之高前所未用,绿色、生态、环保成为工程建设的重要指标。
昨日记者在锡澄运河江阴段见到,运河沿线两岸的绿地错落有致,郁郁葱葱。据介绍,以往航道整治工程通常使用浆砌块石、纯混凝土材料,虽然坚固耐用,但是生态美观程度欠缺,看上去“一墙到底”。而锡澄运河航道整治工程设计理念是在以“生态护岸”覆盖锡澄运河两侧,建设一条全线通达、和谐宜人的生态航道。据介绍,生态护岸即用活的植物,单独用植物或者植物与土木工程措施和非生命的植物材料相结合,以减轻坡面的不稳定和侵蚀。
施工方在航道边坡上构建一个具有生态功能的护坡系统,使之成为水体、陆地之间各种物质、能量交换的中介系统,既能保证边坡稳定,又不妨碍水体修复。生态护岸并不是脱离传统刚性护岸,而是在传统护岸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不仅能够达到防洪功能,而且注重生态环保功能。在利用新型的环保材料和技术的同时,也注重开发传统材料和技术原有的生态功能。
工程生态综合效益显著
在工程指挥部,工程人员通过一张张图纸向记者介绍,锡澄运河航道整治工程全线63公里护岸设计融入了生态护岸的理念。
全线采用二级复合型护岸结构形式,一级结构以现浇混凝土护岸及预制混凝土空箱为主,二级结构以铰接式生态护坡块、箱式绿化挡墙、加筋麦克垫生态护坡以及自嵌式景观挡土块结构等结构为主,两级护岸之间设平台种植香梗草、芦苇、迎春花等耐湿陆地植物,形成一个既注重护岸刚性功能,又融合生态环保功能的护岸群体。特别是注重对运河两岸滨水走廊的绿化美化和人文空间的挖掘打造,应用推广生态护坡技术,在航道两岸因地制宜植树种草,维持生物多样性,沿河绿化面积约48万平方米,可有效涵养水土、净化空气、净化水质、保护耕地、优化沿河两岸的生态环境。指挥部还开展科研项目,深化生态航道建设。无锡航道管理处与东南大学联合开展了《内河限制性航道新型生态岸坡结构与性能试验研究》 科研项目,创新地提出了“箱体加插板”的组合结构。经工程应用实践后发现,该结构可有效降低航道内船行波的反射并节约混凝土工程量,造价降低了约10%,估计使用生态护岸技术后整个工程可以减少20—30%的混凝土材料。
此次整治工程还紧密结合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实施河道生态清淤,尽可能沟通水系,封堵城市排污口,建设生态岸坡,努力使运河水环境逐步改善,将进一步提升锡澄地区的防洪、泄洪能力。
此外,锡澄运河整治后内河水运低碳环保的生态效应将更加凸显。据测算,水运的单位运量燃料消耗仅为公路的1/8左右,铁路的1/2左右,同样1000吨货物运100公里通过内河运输可以比公路运输减少CO2排量达2.34吨。锡澄运河三级整治后年平均断面货流密度可达6917万吨,节能减排潜力很大,将有力助推无锡争创国家低碳示范城市,助推无锡突破资源能源环境约束加快转型升级。
全省首推水运工程环保监理
锡澄运河航道整治工程在内河水运建设中引入环保监理成为全省创举。
锡澄运河航道整治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承担项目施工期间的环境监督管理工作,对承包人在施工活动中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与恢复等情况进行监督管理,重点督促严格施工泥浆管理,严禁乱排乱放,严防施工区域的水污染,严防水土流失;防止和降低施工噪音污染;控制无组织废气排放;按“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处理原则,落实各类固体废弃物(含废土)的收集、堆放、处置和综合利用措施;防止施工设备、运输车辆造成的油污染和粉尘污染;按规定处理工地办公、生活区的生活垃圾和生活区废水、油污、粪便;加强绿化、及时实施大临设施的生态恢复、补偿措施; 按设计要求设置各类环保设施,督促施工单位做到规范施工、文明施工,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和生态修复措施。
工程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及生态建设实施情况是工程试运营和竣工环保验收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