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地区最有活力,开放的经济最具有竞争力。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交通建设必须先行。
9月1日,湖北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王君正实地踏勘汉江航道整治情况,听取襄阳新港、“无水港”(以下简称“两港”)建设情况汇报,就加快推进汉江现代航运体系建设,将襄阳打造成内河主要港口、汉江流域航运中心,对接长江水道,实现与长江航运一体化进行专题调研。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尤习贵高度重视襄阳市的汉江航道整治及襄阳新港、“无水港”建设,带领该厅相关处室负责人专程来到襄阳,协调解决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
“三千里汉江,精要在襄阳。”襄阳港是湖北省五大枢纽港之一、汉江唯一的枢纽港。当前,汉江梯级开发进度缓慢、航道港口建设投入不足、多种运输方式衔接不畅、航运和岸线资源保护不够、船舶标准化率低、水运信息化建设缺失等因素,严重制约襄阳航运的发展。
“航运是我们‘十三五’主攻的方向。我们要立足建设汉江流域航运中心的目标,真正打造内陆对外开放的样板。”王君正指出,交通建设对于一个地区和一个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撑和引导作用。襄阳建设交通枢纽,目的是促进襄阳的开放。襄阳要站在中部崛起的高度,思考汉江航道整治和“两港”建设的综合意义,真正发挥襄阳“黄金水道”的作用,再造区位优势和交通枢纽优势。
“如果没有强有力的交通作支撑,建设中心城市的目标难以实现。”王君正说,整治航道、建设“两港”,符合襄阳和湖北的现实发展需求。要抓住加快扩大内陆开放的重大机遇,加快“无水港”建设,推进铁路、公路、航空、港口等多种运输方式的战略布局,构建多式联运、通江贯海、无缝对接的立体交通大通道,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让襄阳真正成为开放开发的战略高地,成为引领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的中心城市。
“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需要我们打造比较优势。整治汉江航道,也是为了增强襄阳交通的比较优势和综合竞争力。”王君正表示,要明确目标任务,抓住主要矛盾,切实解决汉江航道整治及“两港”建设过程中的突出问题。立足提升汉江通航能力,加快推进汉江航道综合整治,尽快达到ⅲ级航道标准、千吨级通航能力,加快新集和雅口两个梯级航运枢纽建设。将汉江流域综合整治工程纳入“十三五”重点项目,争取挤入国家层面的战略盘子,在全省的“十三五”规划中作为重点工程加以推进。着眼于打造区域性航运中心,加快推进襄阳新港建设,围绕构筑对外开放高地,加快推进襄阳陆地港建设,科学规划襄阳国际陆港开发区,在深化与宁波港合作的同时,加快做好与上海港、深圳港的合作对接,全面提升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的功能,扎实做好申报工作,力争建成保税物流中心。
王君正强调,要善于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主动作为,加大合作,同心同德推进汉江航道整治及“两港”建设各项工作,积极推动汉江航运体系建设纳入长江综合交通走廊一体发展的政策“笼子”。
“襄阳航运建设将是湖北‘十三五’期间航运发展的重中之重。”尤习贵表示,襄阳航运的发展是省交通运输厅落实省委、省政府“一主两副”重大战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省交通运输厅将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长江经济带、“黄金水道”建设的重大战略,努力把汉江流域开发列入国家战略层面,力争在“十三五”时期把襄阳建成汉江流域航运中心。省交通运输厅将从硬件要素(航道、港口、物流园区、产业园区)和软件要素(海关、口岸、电子服务、信息化服务)两个方面,按照建设汉江流域航运中心的要求,高标准建设襄阳新港,使襄阳新港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枢纽性、辐射性、示范性,让襄阳早日成为内陆城市对外开放的高地。
襄阳市长别必雄,湖北省交通运输厅港航局局长朱晓光,襄阳市领导岳兴平、朱慧、范斌分别参加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