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通道 >  水运
北江航道扩能升级工程开工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14-12-17 浏览数: 标签: 北江航道

北江航道扩能升级工程开工

 

  等到2017年北江航道扩能升级工程完工后,公司三分之一的原料及成品将可直接走水路进出,运输成本可以降低20%,每年可节约成本约1亿元。”宝钢集团广东韶关钢铁有限公司(下称“韶钢公司”)投资管理部部长邵剑说。

 

  12月17日,北江(乌石至三水河口)航道扩能升级先行工程开工建设。作为广东省打造西江、北江黄金水道,大力推进内河航道建设和航运发展的重要举措,北江项目扩能升级将进一步开发利用广东省优越的水运资源条件,补齐短板,发挥水运竞争优势,优化综合交通运输结构,加快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同时,也将为沿线地区产业升级、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巨大拉力和有力支撑。

 

  广东水运资源条件优越 近10年航道建设发展迅速

 

  广东省是全国水运资源条件最为优越的区域之一,在国家规划重点建设的内河航道“两横一纵两网”中,广东就占了“一横”(西江航运干线)和“一网”(珠江三角洲航道网)。

 

  近10年来,广东省交通、航道部门按照部、省有关规划狠抓落实,共完成内河航道建设项目23项,投资33.5亿元,完成航道整治1829公里。到2013年底,广东省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096公里,居全国第二,其中三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897公里;沿海航道里程4742公里。

 

  2013年广东省水路货运量达到6.8亿吨,水路货物周转量9105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8.43%和33.49%。广东省初步形成了“一横一网三通道”(“一横”:西江航运干线,“一网”:珠江三角洲航道网,以及北江、东江、韩江3条水运主通道)的基本格局,珠江三角洲地区基本建成了千吨级骨干航道网,粤东、北地区的航道通航条件也得到了改善。同时不断加强航道养护管理,在2012年交通运输部开展的首次航道养护“国检”中,广东省排名第一。

 

  根据《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一项主要任务是要积极推进航道建设,以改善广东省航道等级结构和通达水平计划到“十二五”末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基本建成,广东省内河三级以上高等级航道通航里程增加到1300公里。共规划建设13个内河航道重点项目(含琼州海峡的海安航道项目),目前竣工验收1项(崖门水道项目),基本完工4项(西江界首至肇庆2000吨级项目、白坭水道项目、韩江三河坝至汕头、海安航道)。

 

  内河航运潜力尚未充分发 挥西江、北江黄金水道建设至关重要

 

  广东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内河航道建设和航运发展,2004年以来,广东省内河水运发展大大超过以往。但也应重视的是,广东省航道建设发展现状与广东经济第一大省的地位、与“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要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必须高度重视,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一是航道建设投资总体滞后。“十二五”前三年实际完成内河航道投资7.62亿元,与先进省区相比存在明显差距,航道系统养护管理经费也存在较大缺口。二是航道等级相对落后。广东省等级航道4667公里,占通航总里程38.6%,等级航道所占比例偏少,低于全国50%的平均水平,内河航运的服务能力不能充分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航道资源的潜力没有充分挖掘,航运发展仍显滞后,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水上运输需求。

 

  广东省委、省政府和有关交通部门对此高度重视,把航道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尤其是将打造西江、北江黄金水道作为当前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今年9月,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加快西江、北江等航道扩能升级、促进航运事业发展的战略决策,明确了2014年至2017年新开工建成13个航道项目的建设任务。

 

  今年7月,国务院批复了《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明确“以珠江—西江干线航道为核心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的发展目标。加快推进西江、北江黄金水道扩能升级、促进内河航运发展这一战略决策,是立足当前稳增长和着眼长远调结构的科学结合,对广东省交通运输事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长远而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能有力启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建设,打造升级珠江水系,延伸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改善沿江地区交通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珠三角与粤东西北、我省与邻省之间的区域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能充分开发利用广东省优越的水运资源条件,发挥水运竞争优势,补齐短板,优化综合交通运输结构,加快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沿线地区期待北江扩能升级

 

  其中,北江(乌石至三水河口、韶关至乌石)两个项目总投资约76亿元,是此轮航道建设的重点。对于12月17日开工的北江(乌石至三水河口)航道扩能升级先行工程,北江流域内韶关、清远、佛山等沿线地区无不充满期待。

 

  地处北江上游的广东省重工业城市韶关,目前已形成钢铁、有色金属、机械装备等七大支柱产业。随着当地产业的不断发展,2013年,韶关4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完成工业增加值68.81亿元,占韶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2.43%。而这些产业园,都在北江沿岸5公里范围内,适宜水路运输的年物流总量达1800万吨,但韶关港实际年吞吐量还不到100万吨,绝大部分通过陆路运输,物流成本高。

 

  邵剑介绍,5年前,韶钢公司再北江边上储备了300亩土地,计划为钢厂的原料和成品找到一条低成本流通平台。但由于北江航道等级低,下游的枢纽船闸经常堵航,一年才能走通物流量几十万吨,岸线根本无法大力开发。韶钢只好开展公路和铁路运输,运营成本大幅增加。

 

  “而随着258公里长的北江航道全线升级,等到2017年航道升级为1000吨级后,公司三分之一的原料及成品将可直接走水路进出,运输成本可以降低20%,每年可节约成本约1亿元。”邵剑表示。

 

  3000万吨以上运量将带来巨大经济拉力

 

  而受益的远不仅一地一家企业。据业内人士估算,北江航道升级为1000吨级后,临江建设的韶关钢铁、海螺水泥、海螺型材、台湾水泥等企业不断增长的大宗能源、原材料将能以更经济的成本运往各地,大约可形成3000万吨以上的运量,相当于一条四车道高速公路。更值得注意的是,北江5座枢纽船闸扩能升级改造后,目前枢纽船闸业主多、管理各自为政的状态也将改变,数字化的全线统一管理将大大提升过闸效率。

 

  在韶关市交通运输局局长谢天友看来,巨大的经济拉力还不止这些。他表示,北江航道的运输瓶颈打通后,与西江连通并入珠江高等级航道网,将成为粤北地区与沿海港口相连的最便捷通道,对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大宗货物低碳运输,促进粤北山区资源开发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

 

  “届时,粤北地区将更多地吸引大项目落户。水路贯通吸引产业落户,促进产业发展的道路将更好地在沿江地区推进。”谢天友说。

 

  项目推进资金筹措难题需解决

 

  内河航道属于公益性的交通基础设施,主要以政府投资为主。据了解,此轮航道大建设的13个项目总投资逾百亿元,资金来源主要是争取中央资金补助、广东省财政安排、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安排,同时在北江项目实行政府引导、企业(项目建设投资主体)融资模式。

 

  有关负责人表示,落实航道建设资金当前仍需要做好三件事:一是确保有关建设项目及时纳入部明年的基建投资计划及“十三五”规划,争取中央补助资金。二是确保省安排的资金及时拨付到位,配合做好企业的投融资工作,确保北江项目顺利开展。三是确保地方配套资金落实到位。

分享到:
上一篇:沙洋新港区重筑水运复兴梦 下一篇:池州远航荣膺 全国长江航运文化建设品牌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