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作为安徽省外贸枢纽港的芜湖港朱家桥外贸码头,比以往更加繁忙,货物吞吐量、集装箱量屡创新高。 12月8日,芜湖港货物年吞吐量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成为安徽省第一个亿吨大港,港口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飞跃。
芜湖因港而兴,拥有长江溯江而上最后一个万吨级深水良港,是安徽省最大的货运、外贸、集装箱中转港。今年以来,芜湖市抢抓国家实施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跨江发展战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力支持芜湖港打造“安徽外贸中心港”“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和“上海洋山港重要的喂给港”,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意见》等一系列利好政策措施,为港口发展增添新动力。今年7月,芜湖港与上海港成功签订深度战略合作协议,由国内最大的港口企业上港集团单方面以现金方式参与芜湖港全资子公司芜湖港务公司的增资扩股,将芜湖港建设成为大型现代综合物流企业。同时,芜湖港朱家桥港取得了国家启运港退税试点口岸政策,从该港报关出口,由水路转关直航运输经上海洋山保税港区离境的集装箱货物,只要经确认离开朱家桥港,即视为出口,马上可办理退税。这些利好政策措施促进了港口集装箱运输和外贸量的持续快速增长。
芜湖市加快港口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港口现代物流业,优化港口布局和功能调整,加快推进平安港口、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建设。中外运三山码头一期、朱家桥外贸码头二期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江北集中区公用码头一期工程投入试生产;东汇三山码头续建工程、信义光伏码头扩建工程和裕溪口29号码头改扩建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其中,东汇三山码头续建工程开创了我省港口建设2万吨级深水码头泊位的先河。芜湖港现拥有各类生产性码头泊位148个,其中,万吨级泊位9个,年设计货物通过能力达到1.1亿吨,集装箱年通过能力达60万标箱。
依托良好的水域条件和较为健全的物流体系,芜湖市江海联运、江海直达和多式联运协同发展,到港作业船舶尤其是万吨级大型船舶明显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芜湖港累计到港作业万吨级船舶超过2200艘次,其中,2万吨级船舶超过130艘次,以芜湖港为核心的区域集装箱物流网络正在逐步完善,港口主要货种结构进一步优化,高附加值货种吞吐量增长明显,尤其是水泥港口发运量全年预计达3250万吨,位居全国内河港口之首,形成了煤炭铁水联运、水泥建材发运、集装箱中转、成油品转运、商品汽车滚装运输的特色和优势,预计全年港口将完成货物吞吐量1.05亿吨,集装箱量40.5万标箱,首次突破40万标箱;完成外贸量220万吨,首次突破2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