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经济运行呈下行态势,主要经济指标短期出现整体下滑,特别是第三季度增幅创下了近五年半来新低,但总体仍然保持平稳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基本特征,经济进入新常态,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受宏观经济一系列因素影响,长江航运运输生产增速换挡,正在向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转变,主要货类增速放缓;长江干散货运价指数虽仍维持在低位但有所回升,集装箱运价指数全面高于去年同期;长江航运景气指数稳步回升,企业信心有所增强。
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超5亿吨
(一)2014年四季度生产情况
2014年四季度,长江干线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32亿吨,同比增长11.4%。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6757.2万吨,同比增长8.1%;集装箱吞吐量完成350.1万TEU,同比增长4.7%。旅客发运量完成122.3万人次,同比减少32.5%。
从分货类情况看,绝大多数大宗散货均保持增长。煤炭及制品、石油天然气及制品、金属矿石、钢铁、矿建材料、水泥、化工原料及制品吞吐量分别完成1.22亿吨、2236.2万吨、1.05亿吨、2665.8万吨、9707.3万吨、3381.1万吨、1957.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8.8%、1.3%、7.0%、13.3%、25.6%、4.1%、7.4%。非金属矿石吞吐量完成2035.5万吨,同比减少8.0%。
从分区段情况看,中游吞吐量增速最快,上游吞吐量增速最慢,上、中、下游港口货物吞吐量分别完成4944.9万吨、5257.8万吨、43038.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9%、18.1%和11.5%;下游所占的比重最大,份额较去年同期持平,上、中、下游货物吞吐量占港口货物总吞吐量的比重分别为9.3%、9.9%和80.8%,上游所占比重减少0.6个百分点,中游增加0.6个百分点。
从主要断面情况看,过闸货运量保持较快增长。三峡断面通过货运量3391万吨,同比增长15.6%;三峡船闸通过货运量3090万吨(不含客船折算吨),同比增长17.0%。上、下行货运量所占比重分别为57.0%、43.0%;其中,上行货运量同比增长9.4%,所占比重较去年减少4个百分点。
(二)全年生产情况
2014年,长江干线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9.9亿吨,同比增长7.2%。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2.63亿吨,同比增长5.2%;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295.5万TEU,同比减少4.5%。旅客发运量完成500.4万人次,同比减少18.5%。
从分货类情况看,绝大多数大宗散货均保持增长。煤炭及制品、石油天然气及制品、金属矿石、矿建材料、水泥、非金属矿石、化工原料及制品吞吐量分别完成4.63亿吨、8408.0万吨、4.12亿吨、3.37亿吨、1.28亿吨、8082.7万吨、7441.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2%、0.3%、8.3%、14.1%、3.1%、5.7%、8.4%。钢铁吞吐量完成9764.4万吨,同比减少11.1%。
从分区段情况看,中游吞吐量增速最快,下游吞吐量增速最慢,上、中、下游港口货物吞吐量分别完成1.78亿吨、2.09亿吨、16.03亿吨,同比分别增长8.7%、17.0%和5.9%,其中,上游的泸州、中游的宜昌荆州黄石九江、下游的铜陵芜湖马鞍山增幅均超过10%。下游所占的比重最大,但份额较去年有所减少,上、中、下游港口货物吞吐量占长江干线货物总吞吐量的比重分别为9.0%、10.5%、80.5%,较去年分别增加0.1个百分点、增加0.9个百分点、减少1.0个百分点。
从主要断面情况看,过闸货运量保持较快增长。三峡断面通过货运量12043万吨,同比增长12.3%;三峡船闸通过货运量10898万吨(不含客船折算吨),同比增长12.3%。上、下行货运量所占比重分别为56.4%、43.6%;其中,上行货运量同比增长2%,所占比重较去年减少5.7个百分点。
主要货类增速放缓 景气水平稳步回升
(一)港口货物吞吐量稳中有升,增速同比有所加快。
2014年,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从吞吐量走势情况看,除2月份春节期间及四季度外,其它各月港口货物吞吐量较为平稳,特别是4—9月,港口货物吞吐量保持在1.66-1.68亿吨。从增速变化情况看,下半年增速明显快于上半年,上半年、下半年港口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5.8%、8.5%,其中前三个季度吞吐量同比增速均慢于去年,四季度同比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9个百分点。从货类情况上看,吞吐量完成前8位的货种中,煤炭及制品、石油天然气及制品、钢铁、水泥等4大货种增速同比放缓,其中钢铁、水泥同比增速较去年分别放缓18.8个百分点和10.6个百分点;金属矿石、矿建材料、非金属矿石、化工原料及制品吞吐量同比增速较去年有所加快,其中矿建材料、化工原料及制品吞吐量增速较去年分别加快7.6个百分点和5.9个百分点,金属矿石、非金属矿石吞吐量同比增速较去年分别加快0.7个百分点和2.2个百分点。
(二)货类结构保持基本稳定,大宗货物占比略有减少。
2014年,8大货类吞吐量完成占总货物吞吐量的比例达84.3%,较去年减少0.7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及制品、金属矿石、矿建材料、水泥、钢铁、石油天然气及制品、非金属矿石、化工原料及制品分别占23.3%、20.7%、17.0%、6.4%、4.9%、4.2%、4.1%、3.7%,钢铁、煤炭及制品、石油天然气及制品所占比例有所减少,占比与去年相比分别减少了1个百分点、0.4个百分点、0.3个百分点。矿建材料、金属矿石所占比例增幅较大,占比与去年相比增加了1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粮食、农林牧渔产品比例有所扩大,长江水运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明显增强。
(三)外贸货物增速同比明显放缓,所占比重略有减少。
2014年,规模以上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速较去年放缓6.3个百分点,外贸货物吞吐量占货物总吞吐量的比重从去年的13.5%下降为13.2%。从分货类增速情况看,煤炭及制品、石油天然气及制品外贸吞吐量同比分别减少26.4%、15.5%;铁矿石、木材、粮食外贸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10.6%、18.0%、37.8%。从进出口流向看,焦炭外贸出港量同比减少8.9%;成品油外贸出港量同比减少13.4%;铁矿石外贸进港量同比增长11.8%;木材外贸进港量同比增长16.1%。
(四)集装箱吞吐量增速明显放缓,外贸增速明显快于内贸。
2014年,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速较去年同期放缓7.4个百分点。其中,外贸箱、内贸箱吞吐量分别完成530.1万TEU、765.4万TEU,增速较去年同期分别加快6.7个百分点、放缓15.4个百分点。从生产量完成情况看,6-11月集装箱吞吐量保持基本稳定,维持在110-120万TEU,12月份创年内最高超过120万TEU。从增速变化情况看,下半年集装箱吞吐同比增速明显快于上半年,上半年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减少9.9%,而下半年同比增长0.9%,从8月份开始,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速由正转负,增速保持在4%-5%。从内外贸结构看,外贸集装箱所占比重有所上升,由去年的36.1%上升至40.9%,比重提高4.8个百分点。
(五)干散货运价略有上涨,集装箱运价全面回升。
干散货综合运价指数呈现前高后低态势,全年维持在680-688点之间低位调整,除12月份外,年内综合运价指数均高于去年同期,全年平均综合运价指数为682.87点,较去年上升1.2%。其中,煤炭运价指数维持在583—600点间的低位;金属矿石运价指数维持在632—646点;矿建材料运价指数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全年维持在1336—1358点;非金属矿石运价指数维持在959-970点。煤炭、金属矿石运价指数年末较年初均下降1.7%,平均运价指数较去年同期分别上升0.4%、2.2%;非金属矿石、矿建材料运价指数年末较年初分别上升1.4%、0.6%;平均运价指数较去年同期分别上升0.3%、下降0.1%。
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全年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全年维持在981-995点,平均综合运价指数为987.9点,较去年上升2.0%;年内综合运价指数总体逐月走高,年末较年初上升1.1%。其中,上游区域集装箱运价指数最高,下游区域最低,上游区域全年运价指数均维持在1000点以上,中、下游区域全年均在1000点以下,全年上、中、下游区域集装箱平均运价指数分别为1010.8点、989.5点、948.3点,较去年分别上升1.4%、1.5%、3.5%,年内上、中、下游区域集装箱运价指数年末较年初分别上升0.7%、0.8%、2.0%。
(六)景气水平稳步回升,企业信心有所增强。
长江航运景气水平稳步回升,1—4季度景气指数分别为95.89点、103.25点、101.13点、103.60点,其中1-3季度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升10.60点、7.78点和2.93点,4季度景气水平与上年同期相当;企业信心指数总体有所增强,且全年处于景气区;1—4季度信心指数分别为101.81点、105.62点、102.34点、103.41点,同比分别增加18.26点、11.70点、12.37点和1.47点;从企业类型看,港口企业景气指数高于航运企业;从区域分布看,下游景气水平要好于上、中游;从运输分类看,货运景气水平好于客运;从主要运输货种看,干散货运输景气指数低于液体散货运输,液体散货运输低于集装箱运输。
展望:转型升级 迈入新常态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是新旧增长动力和发展方式转换与持续的关键时期。从宏观层面讲,在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加强、国际经济复苏不稳定的双重压力下,我国将进入经济增速趋向潜在水平、物价涨幅趋于适度、新增就业趋于稳定、经济结构趋于优化的“新常态”。从微观层面讲,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长江航运将伴随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过去航运企业能随着经济贸易增长而保持业务收入的较快增长,现在经济增长速度从过去10%左右高速增长转向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航运企业必然向控制营运成本、提高运输效率、拓展服务功能转型。
随着“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长江航运作为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行业,面临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产业转移和基础设施投资对于稳定长江航运增长速度显得更加重要。
干散货运输市场:国家正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来推动合理增长,经济发展将会更加注重质量而不是速度,必然加大节能减排、污染治理力度,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控制高耗能产业,钢铁、火电发电等行业将难以扩大产能,加之房地产投资开发力度面临减速,必然冲击以煤炭、铁矿石、矿建材料等大宗散货为主要货种的长江干散货运输市场,干散货运输需求快速增长的可能性不大,但仍将保持平稳增长。
液货危险品运输市场:虽然国际油价有望一段时间维持在较低位,进口原油进一步增加,但受长江沿线原油和成品油运输格局的影响,管道原油运量所占比重有望实现较大增量,船运量比重可能持续减少。油价低位运行预计刺激长江沿线成品油的消费潜力,长江水运成品油货源将有所上升。鉴于长江沿江地区化工产业园区已具备较大产能,且与水运供应链联系日益紧密,预计长江化工原料及制品吞吐量将保持稳步增长。
外贸货物运输市场:2015年,考虑美国消费回暖带动经济复苏,欧元区加码宽松政策、助力内需稳定;人民币汇率可能“被动”升值及国内人力成本较快上涨,从而削弱我国外贸竞争力,将对出口构成下行风险,未来中国出口个位数增长将成为常态。鉴于国内经济增长仍然保持中高速,拉动基础设施建设,进而带动钢材、电力等资源消耗维持一定增长速度,支撑长江外贸金属矿石、煤炭等货物进口,预计长江外贸货物进口增速快于出口,有望实现中高速增长。
集装箱运输市场:虽然受国际经济增长疲软、国内人工成本较快增长影响,我国外贸加工出口压力将进一步加大,随着“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推进,长江中上游地区凭借成本优势将加快吸引产业转移,适箱货源有进一步增长的潜力,外贸集装箱生成量仍有望较快实现中高速增长。内贸集装箱受产业结构调整和内需不振双重因素影响,预计难以维系以前的快速增长,可望回调为中速平稳增长。
主要指标预测如下:2015年,预计长江干线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总吞吐量21.3亿吨,同比增长7%;预计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2.8亿吨,同比增长6%;预计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380万TEU,同比增长6.5%。预计煤炭及制品、石油天然气及制品、金属矿石吞吐量分别完成4.8亿吨、8600万吨、4.4亿吨,同比分别增长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