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马鞍山召开的长江港航工作座谈会暨水系运管工作会议上,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简称长航局)正式公布了2015年对长江水系14个省(市)港航管理部门和50多家重点港航企业实施发展转型的“10+5”服务措施。
长航局局长唐冠军在会上指出,2015年长航局将紧紧围绕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新要求、新目标,从大力实施船型标准化、培育新型运输方式、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减轻企业负担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升级服务和促进港航企业转型发展的系列措施,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贡献更大的长航力量。
据介绍,“10+5”服务措施是指2015年必须落实完成的10项措施和需要在今后一个时期持续推进的5项措施。其中必须年内完成的10项措施包括:
——提高航道通过能力。完成提高宜宾至重庆河段航道维护尺度研究,新的维护尺度从二季度开始试运行。
——提升航道服务水平。全面推广应用长江电子航道图,优化长江电子航道图系统服务功能,完善通航安全保障措施。
——提升锚地集约利用水平。继续实施《推进长江干线锚地建设和管理工作行动方案》,推进长江安徽段锚地建设管理试点工作;启动长江湖南段锚地建设管理试点工作。
——挖掘船闸通过能力。继续实施两坝间航道整治,优化过闸调度组织,进一步提高船闸运行效率。
——优化通航环境。推进安徽段船舶定线制向上延伸,加大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工程建设步伐,加快支汊航道通航管理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力争率先实现长江安徽段主航道船舶定线制、通航支汊航道航行规则、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全覆盖。
——优化治安消防环境。大力推进治安防控视频监控等重点项目建设,健全治安防控体系“四张网”,帮助港航企业加强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
——落实便民利民措施。采取集中培训、现场辅导与政府网站、QQ群、微信等多种方式,指导企业如期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
——提升引航服务水平。继续深化践行“八项服务承诺”。按照拖轮配备标准和使用办法合理使用拖轮,减轻企业负担。
——改进政风行风。继续开展政风行风明察暗访和涉企收费检查,规范收费行为、统一收费标准、取缔违规收费项目。
——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加大长江航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应用的覆盖面,推进全流域物流信息共享公共。建立船—货过坝运输第三方交易监控平台,维护货企与船企双方经济利益。
5项推进措施为:
——推进行业转型升级。研究提高新增客运企业、客运运力和航线的安全要求,从严审批和调控新增客运企业、运力和航线。指导帮助首批试点的5家船公司、8艘船舶、2条渡线、3所港站开展“平安交通”建设示范工作。继续实施“文化强航”战略和六大长江航运文化建设工程。
——推进运力结构优化。完成长江水系现有船舶标准化认定。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企业和船舶研究机构研发建造江海直达船舶。加快淘汰低效率高污染老旧船型。鼓励新建液化天然气(LNG)动力示范船。推广应用三峡船型。鼓励新建经济高效船舶。
——推进三峡枢纽扩能。推进葛洲坝一号船闸消防设施建设和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力争解决大型液货危险品船通过葛洲坝一号船闸问题。力争将三峡水运新通道和葛洲坝船闸扩能工程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项目。
——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建设并运行长江航运客运、滚装、液货危化品船舶运输经营者和船员诚信信息系统。继续开展长江诚信港航企业和船舶评价。继续开展安全诚信公司、船舶以及“五星级”船长、轮机长评选。
——推进行业自律。支持长江航运行业社团建立社团组织联席制度。指导社团组织建立健全参与行业管理、维护公共利益的机制和制度。
据了解,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长航局每年都推出一系列为港航企业排忧解难的帮扶性措施,帮助他们逐步渡过“严冬”并走向全面复苏。特别是2014年,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长江干线年货物通过量一举突破20亿吨大关,继续稳居世界内河第一,有力地推动了长江经济带发展。从2015年开始,这一系列“帮扶措施”正式更名为“服务措施”,意味着长航局在经济新常态下服务港航企业的制度化与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