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港口企业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外港口合作取得重大突破,消息称,上港集团近日取得以色列海法湾新港25年的运营权。
据以色列媒体报道,以色列港口公司近日决定,将海法湾新港25年运营权授予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港集团)。以色列交通运输部长卡兹将上港集团获得运营权的决定称为以色列“历史性的一天”。
海法新港造价约40亿新谢尔(约64亿元人民币),港口公司负责人所罗莫-布里曼表示,上港集团将投资数十亿新谢尔,将新港建设成面向全球的国际货运中心。有以色列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透露,在运营开始前,上港集团将追加10亿新谢尔投资,用于装备和基础设施升级,但此项消息目前尚未得到公开证实。
海法湾位于地中海东南岸,是以色列第一大港,与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隔海相望。新港将于2021年正式投入运营,以色列政府对该港战略前景雄心勃勃,希望海法湾能借此发展成“以色列的巴塞罗那”。以色列正计划建设一条连接红海和地中海的高铁,建成后,海法湾就将处地中海与红海货运通道的中心位置,来自亚洲的海运货物可以绕过苏伊士运河,直接通过铁路转运至地中海海港,再转运至欧洲。届时,以色列将成为中国出口欧洲市场的贸易通道,不仅将减少对苏伊士运河的依赖,而且缩短运输时间。海法湾新港运营权的获得,是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节点港口合作取得的重要突破。
据悉,上港集团竞标海法新港运营权始于去年4月,当时有四家公司参与竞标,上港集团最后加入。上港集团负责人严俊表示:“‘一带一路’给上海港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公司将重点把握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机遇。上港集团和整个海上丝绸之路节点上的港口城市,都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友好的往来。最近我们正在计划,通过某一个形式,把海上丝绸之路的这些港口聚在一起,共同交流探讨港口如何为本国的贸易、为船公司做好服务。我们也不排除和这些港口合作,如果可能的话,我们还会进行一些投资,以帮助当地港口提高软硬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