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是传统的江南水乡,与水的渊源最早可追溯到大禹治水时期,直到上世纪80年代,水运依然在运输总量中占有绝对优势地位。但随着公路建设、桥梁建设,水运占比不断下滑。“和嘉兴相比,两者的航道总里程接近,但水运量在社会总运量中的占比只有嘉兴的三分之一。”绍兴港现代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随着杭甬运河全线贯通,曹娥江、浦阳西江航道条件不断改善,航道条件发生了质的变化,内畅外联,水乡绍兴的这种尴尬正在逐步化解。
杭甬运河绍兴段于2002年正式开工建设,2009年7月,主体及配套工程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杭甬运河绍兴段起自绍兴市柯桥区,沿萧甬铁路北侧,穿上三高速公路,由上虞西塘角入曹娥江,经通明入姚江,终于上虞永和安家渡,全长101.73公里,是绍兴迄今为止最大的内河水运单体工程。
据悉,杭甬运河绍兴段全线按四级航道标准建设,可通航500吨级船舶,绍兴仅有的177千米高级航道,杭甬运河占去其中的102千米,与曹娥江、浦阳江构成绍兴“一河两江”h形骨干航道网。
今年1至4月,杭甬运河绍兴段上虞三座船闸的过闸船舶数量达4441艘次,重载过闸吨位103.2万吨,分别为去年同期的184%、176%。
在水乡绍兴畅通内部水系的同时,积极拓展与外部的联系。今年年初,绍兴港与乍浦港、嘉兴内河港、长兴港、安吉港、东洲港等港口共同签订了浙江海河联盟合作协议书,这标志着海河联盟建设进入实质性运作状态,浙江的内河港口集装箱运输将“抱团作战”,发展前景更加广阔。目前,通过乍浦港中转至绍兴的货物已达1000标箱/月。
“我们正努力推进绍兴港现代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与全省物流信息系统的联网工作。”绍兴市港航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刘俊介绍,该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各港口间信息即时传输、资源互通互享。
另外,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舟山江海联运发展中心建立后,绍兴港成为舟山港最重要的疏港通道,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接舟山江海联运,实现通江达海是绍兴水运发展的必由之路。”刘俊表示。
为此,绍兴加快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及研究,深化江海联运通道研究比选,加快杭州湾作业区(上虞新港区)、滨江作业区等研究,积极推动钱塘江沿线已建码头改扩建,探索多式联运发展;加大水运市场培育力度,加强临河、临港产业规划引领,实现临港、临河产业集聚发展,吸引舟山港口企业绍兴内河布点;优化提升港口码头服务能力,加快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充分发挥内河疏港通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