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在嘉兴杭申线的荷花池码头绿化带中,杜鹃争相吐艳。距离荷花池码头一公里处的丝绸码头,一股翻新泥土的气息伴着春风拂来,这里将要成为百姓健身绿道。
春风又绿江南岸,这股“绿色春风”不仅吹到各个码头上,也吹进了水上服务区船户的心中。
顾春银是江苏盐城人,今年54岁的他有着30年的跑船经验。前几天,拉了一船煤炭的顾春银把船停靠在了嘉兴市芦花荡水上服务区休息,等待前方码头卸货的消息。要是在以前,顾春银肯定很着急。但自从去年7月全省首个配备岸电设施的内河水上服务区——芦花荡锚泊服务区的岸电项目正式投运,他的心理发生了转变。
“一根电缆,一刷卡,就可以在服务区充电,现在不存在舍不得用电的情况了。”昨天,顾春银和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小时烧柴油要30多块钱,现在一天用电10块钱就足够了。”顾春银说。
“白天电是1块4毛钱一度,晚上只要8毛。现在就算在服务区停个两三天也不觉得无聊,看看电视,玩玩手机,做做饭,哪里还会觉得这个电金贵呢!”顾春银的老婆一边按着电视遥控器,一边乐滋滋地说。
记者看到服务区岸电充电桩的显示屏上显示着已供电量24.74度,消费金额34.6元。“这是4天来的用电费用。”顾春银说,“夏天用空调再也不心疼了,真是好。”
嘉兴市实施的港口码头岸电项目,让船舶在靠港期间由岸电供电取代了柴油发电机,既节能又环保,而且可以有效地消除停泊期间对码头周围产生的噪声和废气等污染,也为船户自身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环境。
“十三五期间,我们将依托芦花荡水上服务区岸电项目的成功模式,继续深化推进内河岸电建设项目,实现全市水上服务区岸电全覆盖。”嘉兴市港航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嘉兴市港航部门十分注重“收集-处理-监管”环节,落实水上垃圾减量分类任务。将水上垃圾减量分类工作从控制一个源头、探索一个体制、把握一个环节入手,逐步建立起了“政府扶持、企业运行、部门监管”的内河船舶污油水和生活污水接收运行体制,真正实现了绿色的长效管理。
“以海盐为例,海盐投入使用了嘉兴市第一艘油污水和生活污水收集船,使得船舶上的油污水和生活垃圾在航道上就能完成收集,海盐在县际、镇(街道)交界、主航道与次航道交界、主航道和农村河道交界处设置了25对围油栏,方便水面漂浮垃圾的集中打捞清理。”嘉兴市港航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悉,嘉兴市治水办、市治气办和市交通运输局联合印发了《嘉兴绿色港航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嘉兴市争取到2019年底,内河营运船舶平均吨位达到400吨,营运船舶单位能耗较2015年下降5%;关停码头400座,整改提升码头300座;各县(市、区)各建成2个以上公用码头、1~2个示范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