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自贸区)设想在2002年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峰会上提出以来,这一发酵已久的话题最近再次引起世界关注。去年11月,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召开的中日韩部长级会议上,三国代表决定正式启动自贸区谈判,首轮谈判将在今年年初开始。
随着中日韩自贸区的渐行渐近,谁将受益于自贸区的讨论也越发热烈。德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自贸区一旦形成,中国辽宁、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北部的港口航运业将受益最多。
多个城市“暗战”先行区
什么是自贸区?它是一个由人口超过15亿的大市场构成的三国自由贸易区。区内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将被取消,商品等物资流动更加顺畅,厂商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大市场和收益,消费者则可获得价格更低的商品,各成员经济体的整体经济福利都会有所增加。自贸区还可以创造良好环境,增强企业开展投资和经营活动的信心。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中日韩三国的贸易规模已十分庞大,如果三国能够最终缔结自贸协定,这将是一个拥有超过15亿人口的潜在消费人群。目前,三国经济总量约占全球GDP的20%,其规模可以匹敌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自由贸易区,将有望形成一个全球第三大区域一体化市场。有测算显示,自贸区建成,将使中国经济增速提高1.1~2.9个百分点,日本提高0.1~0.5个百分点,韩国提高2.5~3.1个百分点。
随着自贸区的渐行渐近,自贸区内优惠的关税和贸易政策,让各地申请成为自贸先行区的呼声也日渐强烈。青岛、威海、烟台,上海、天津、大连、连云港等多个城市角逐自贸先行区。在2012年5月举行的中日韩领导人峰会上,中国政府建议在中国山东建设自贸先行区和示范区。业内人士指出,按照抵近运输的原则,自贸区或建在山东的青岛、烟台等地,或建在天津,从现在的形式来看,可能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示范区。
国际经济与贸易问题研究专家徐复指出,自贸区从谈判完成,到最后完全实现贸易“自由”需要很长的时间,至少需要十年才能过渡到真正的“零关税”,包括货物、贸易、投资等各个方面,因此建设自贸区的路并不平坦。
港口专家指出,从港口和城市的关系角度看,港口正进入临港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而围绕自贸区的建设,亦将为相关地区的产业升级换代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并进一步激发地方的经济潜能。上述港口城市的港口企业也是临港经济建设的主体,应该提出自己的发展规划、产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