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枢纽 >  物流园区
浙江嘉善县归谷园区:园区“换芯”力推平台升级
来源:中金在线 发布时间:2013-05-06 浏览数: 标签: 浙江 嘉善县 归谷园 换芯 平台升级

  这两天,嘉善县归谷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助理张宏斌正忙着为5月18日归谷开园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作为嘉善罗星城西工业园的一部分,两年前,这里还只是小低散企业的集聚区,而今却成为归国人才和科技型企业创业发展的核心基地。

 

  筑巢引凤、平台建设是招商引资、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平台建设近年遇到了资源要素等多方面的制约瓶颈。作为平台建设的先行之地,嘉善近几年在园区“二次创业”上率先破题:紧跟产业发展趋势、紧扣嘉善产业基储紧贴嘉善园区实际,通过园区“换芯”,走“三集一创新”发展之路,不断破解平台建设中的矛盾,着力打造嘉善平台建设的2.0升级版。

 

  换芯技术之一:从引商到引智

 

  “满”是这两年来许多主体在招商引资、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最多的难题。从改革开放初的无序发展,到沿路开发,再到规模集聚,嘉善平台建设逐步走向“成熟”。然而,近年来随着土地指标、环境容量、资源配置等各方面的制约,“成熟”的平台成了一只满容的“硬盘”。

 

  虽“满”尤“瘦”,这是很多主体的明显感觉,园区内虽企业林立,但产值不高、税收不多、麻烦不少。嘉善县经信局2011年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嘉善全县园区完成规上工业产值696.06亿元,实现利税94.14亿元,亩均税收只有8.6万元。

 

  “吃得太多,不消化。”罗星街道城西工业园区曾经是罗星街道经济发展的“长板”。但随着新城开发、经济转型升级,“长板”渐渐成了“短板”,甚至成了阻碍发展的“天花板”。如何破“满”,如何强“壮”,关键是需要园区“换芯”。

 

  “要在集约发展、集聚发展、集群发展、创新发展上下工夫。”嘉善县委书记姚高员说,要加快形成以人均、亩均和科技“三个论英雄”为核心理念、以“三集一创新”为主要路径的转型升级“嘉善模式”,打造嘉善经济升级版。

 

  如今,置身于中国归谷嘉善科技园内,你很难想象这是两年前的那个小低散的乡镇工业园区: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充满着江南园林的韵味,高楼大厦、新颖建筑散发着科技的内涵。

 

  “将总部放在这里,看中的就是这里高水准的平台。”2012年,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潘今一博士领衔创办的嘉兴弘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入驻中国归谷嘉善科技园区。

 

  目前,归谷园区已签约项目达18个,总投资5亿元,涉及新材料、新能源、新兴信息电子、精密仪器设备、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其中已有3个项目竣工投产。园区引进国家“千人计划”项目5个,成功培育浙江拾千人计划”2名。

 

  科创中心、科创加速器、嘉善归谷……通过大力推进平台升级,嘉善初步形成以“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一体化平台体系,打造出孵化—转化—产业化链条。

 

  换芯技术之二:从体量到质量

 

  拓荒者,曾经是令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人自豪的称呼。这个从1993年诞生的小不点,从最初规划的1.69平方公里起步,发展到现在的18.2平方公里,已逐步成为支撑嘉善经济发展的小巨人。但如今的开发区人不大喜欢这个称呼——“没有技术含量”。发展不是“摊大饼”,面对资源要素瓶颈制约和愈发激烈的竞争,仍然走老路,显然行不通。

 

  几年前,在该开发区内,中国木业城还是一块响当当的招牌,而如今,这块创造嘉善木业零资源经济奇迹的金字招牌却淡出了嘉善经济的舞台,随着中国木业城的撤并,一郴芯的革命正在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演。

 

  换芯换出了质的飞跃。2011年6月,嘉善经济开发区正式跨入国家级开发区行列,这也是全省第二家县一级国家级开发区。“想要加入‘国字号’,没有两把刷子不行。”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房广明表示,“亩均产出1000万元,亩均税收100万元,这是项目准入门槛。”

 

  “机器换人、产品换代、企业换芯、项目换质。”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陆春浩说,该园区逐渐改变原有的以电子信息、五金机械、纺织服装、木业家具等四大传统产业为主导的格局,向着以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新区迈进。从木业城、螺丝城到精迪敏科技园区、鼎阳科技创新产业园、吴镇国际文化产业园、嘉善国际信息科技产业园、嘉善中华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园、现代物流集聚区六大特色产业园,开发区在升级的道路上发力狂飙。

 

  换芯技术之三:

 

  从“国字号”到乡镇工业园

 

  小米加步枪,这是很多乡镇工业园的真实反映。规模孝企业孝竞争力弱,如何推动这类平台升级?嘉善同样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西塘大舜村是全国闻明的纽扣生产基地,2012年大舜生产各类纽扣达1032亿枚,为全世界每人提供16枚纽扣,大舜纽扣业实现工业产值58亿元,利税总额4.7亿元。然而,数量巨大的背后是纽扣产业“孝低、散”的局面,“一套机器、一个店面、一条街”成为很多人对大舜纽扣产业发展的戏称。

 

  为了提升西塘纽扣整体竞争力,西塘镇规划建设了大舜纽扣产业园,园区内不仅设立了企业的生产基地,同时还建设了市场区、服务区,设立了研发中心、物流中心等专业配套平台。目前已有42家企业入驻,17家快递公司入驻企业园。

 

  园区品质的提升,也带动了企业转型,发光纽扣、创意纽扣、仿真产品……小纽扣做出了大花样。“整个产业链更加紧密,配套更加完善。”嘉善天路达工贸有限公司负责人俞善锋深有感触,有了园区的保障,原本没有能力干的事情,在园区内都可以付诸实施。

 

  不仅仅是大舜纽扣,近年来,针对乡镇工业园的原有产业基础,嘉善采取抱团发展、聚力提升的策略,重点打造天凝静电植绒产业园、陶庄循环经济产业园、魏塘村级创业园等特色产业园,使得原有的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系列的举措,不仅有效提升了园区平台的实力,也加大了企业的底气和招商引资的力度:天凝镇区内植绒企业不仅成立全国首个行业协会,还参与制定了行业标准;而位于陶庄镇的循环经济产业园,一下子吸引了总投资达22亿元的循环经济项目落户。

分享到:
上一篇:山东聊城推动园区经济加速跨越 下一篇:湛江东海岛综合保税区可研报告通过评审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