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屈东林 修伟 记者郑鸿)大连保税区实施“产城联动”发展战略收效显著。今年上半年,1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和30余家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与保税区达成入区意向,投资意向总额高达103.6亿元。以汽车产业为牵动,保税区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步伐,各项经济指标基本实现“双过半”目标。这是记者从昨天召开的保税区半年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的。
今年上半年,保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189亿元,不变价增速10.5%;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实现155.8亿元,同比增长24.5%;实际使用外资预计实现9.3亿美元,同比增长8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2.73亿元,同比增长16.2%。
对外依存度较大的保税区今年以来的逆势增长,源自其紧紧围绕“保税功能、产业集群、城市建设”三条主线,着力壮大以汽车产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完善以道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的“产城联动”战略。上半年,保税区规划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七通一平”工程快速推进,延锋江森实现试生产,鞍钢、风神物流、李尔座椅等40家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签订入区协议,另有30家可在年内开工。
产业发展拉动市场活跃。保税区上半年实现市场交易额705亿元,实现市场税收4.89亿元,其中,石油交易所实现税收1.48亿元,煤炭市场实现税收1.62亿元,同比增长51%,在全国煤炭交易低迷的形势下,创历史新高。海关特殊监管区优化升级取得重要进展,随着獐子岛中央渔业、毅都二期、恒浦二期、泰达明丰等冷链项目投入建设,保税港区两年内将实现23.5万吨冷藏冷冻能力。到2015年,将实现32万吨冷藏冷冻能力,年操作货物105万吨,建成全国口岸最大的保税冷链物流基地。
在发展项目的同时,保税区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年续建及新建项目28大项,投资总额26.1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18.9亿元,重点解决产业发展和城市化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基础设施建设瓶颈问题,目前涉及到的路、电、水等工程均在稳步推进,直接或间接带动地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