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个月,自贸区的新闻层出不穷,天津、广州南沙都上报自贸区方案,进展最快的当属国务院直接推动的上海自由贸易区,迅速出台总体方案并获国务院通过,后续动作也相当迅速,接连解决了法律障碍。
而早在国内资本市场掀起数次浪潮的中日韩自贸区,则因三边关系与利益的纠结,导致谈判进展缓慢。中日韩自贸区第二轮谈判7月30日至8月2日在上海举行。这一次,A股市场的中日韩自贸区概念股并没有因此出现明显涨势。
青岛市商务局本拟在上海谈判结束后向记者透露青岛在中日韩自贸区示范区方面的重要信息,后来由于此次谈判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而继续推迟了采访。胶东半岛对此次上海谈判寄予厚望,以期有所突破,从而先行在山东建设中日韩自贸区示范区—青岛、威海、烟台三个城市均认为自己是相当合适的试验对象。目前山东在建的“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这是与“友好城市”、“对口城市”类似的模式,与自贸区仍有很大差别。
三边慢进地方快进
“韩国方面热情较高,从交流的情况看,应该没有什么障碍,日本也有经济合作的很强动力,但受影响的因素多一些,谈判进展因此会慢些。”山东省民间对外交流合作商会会长、新华锦集团董事长张建华说。
张建华领导着山东省最大的外贸进出口企业,和日本和韩国总领事经常碰面交流,聊到自贸区时,韩国官员兴致明显很高。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还没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前,作为省里的规划,“中日韩自由贸易先行区”是四大战略定位之一;上升国家战略之后,“建设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成为蓝色经济区一个子战略,被列入四大战略之一的“建设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中。
在官方构想中,一度把整个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作为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来设计,希望国家支持在海洋产业合作、投资贸易便利化、跨国交通物流、电子口岸互联互通等方面先行先试。据称,具体步骤包括建立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承担中日韩科技联合研究计划,以及开展中韩海陆联运汽车直达运输,推进烟台中韩跨国海上火车轮渡项目研究论证工作,建立三地电子商务认证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等。
作为蓝色经济区专家顾问机构的负责人之一,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半岛蓝色经济区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郑贵斌建议依托青岛保税港区,整合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按照“境内关外,全面放开;物流主导,综合配套;区港结合,协调发展;统一领导,属地管理”的目标模式,争取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先行区,实现货物流通自由、资金流通自由、人员进出自由,形成以物流为主导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区雏形。不过,和上海一样,需要在政策法规、区域监管、区域功能、行政管理等五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当然,中日韩自贸区和上海自贸试验区较大不同是,前者是三边关系,主要受制于国家间的谈判进程,区域色彩较强;后者则是国家寄望于深化改革的试验田,带有制度创新、功能创新使命,改革效应可以辐射全国。
据分析人士称,中日韩自贸区本轮谈判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海关程序便利化等议题磋商但悬而未定,年底的第三轮谈判也不一定有重大突破。中韩自贸谈判则已六轮,进展也明显快于中日韩谈判。市场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差异,三国对解决多个行业贸易、投资等领域分歧有较大障碍,日韩对农业、能源等较敏感,中国则对化工、汽车、金融等较敏感。
今年上半年,国内汽车行业景气回暖,车市重回两位数增长,经销商的日子有所好转,扭转了去年总体呈现的亏损局面,净利润呈现上扬走势。下面对我国主要的汽车经销商上市企业净利润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我国已有多家汽车经销商集团上市,不过其上市公司中以乘用车经销和售后相关业务为主营业务的主要有:在沪/深上市的庞大集团、亚夏汽车、申华控股,在香港上市的永达汽车、中升集团、正通汽车。故下面就对此六家经销商上市企业营收和净利润进行分析。
根据盖世汽车网整理的数据,今年上半年,经销商企业净利润实现快速增长。本文统计的六家经销商企业上半年营收仅微增1.9%,净利润却大增17.1%,实现15.13亿元;其平均净利率为1.7%,同比稍有提升。其原因主要与宏观经济走好,市场消费需求回升,行业景气回暖有关。
六家经销商上市企业中,中升控股和正通汽车两家以销售豪华品牌的主的企业净利润增长较快,上半年分别实现三成和四成的增长,净利润分别实现4.89亿元和4.65亿元,其虽然营收规模均不及庞大集团,但净利润均高于庞大集团。
庞大集团仍然是这六家企业中营收最高的企业,今年上半年营收295.83亿元,同比略增2.8%;上半年净利润增长两成至2.81亿元,虽然低于正通汽车和中升控股,但已扭转了去年整年巨额亏损局面。
申华控股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大跌三成至44.70亿元,是六家企业中唯一营收下降的企业。其原因主要是与其全资子公司上海申华晨宝汽车有限公司退出统计合并范围有关。但申华控股净利润也实现增长,上半年净利润实现446万元,略高于去年同期的437万元。
亚夏汽车和永达汽车上半年营收均实现快速增长,分别同比增长19.7%和16.3%至22.54亿元和118.18亿元,但其净利润均出现下降,分别下降19.7%和23.3%至0.43亿元和2.3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