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新城将建设成为丝绸之路航空枢纽和内陆空港城市示范区。
近日,《西安国家航空城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获得国家民航局批复,标志着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在发展临空经济方面得到国家层面的肯定和支持。批复指出,“推进航空城建设,有利于构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支点,国家民航局将支持西安航空城实验区建设成为丝绸之路航空枢纽和内陆空港城市示范区”。
这是继西咸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之后,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必将进一步加快陕西临空经济发展的步伐,增强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城市向西辐射和带动作用。业内人士指出,这不同于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的“港口”概念,这是全国首个以发展航空大都市为定位的临空经济区。
从全球来看,临空经济区已经形成覆盖全球的经济网络,相比其他区域具备更加明显的区位优势,往往最先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并成为一个地区对外开放的桥梁和纽带,加速与腹地经济的分工和协作,形成不同层次的开放格局。美国孟菲斯、荷兰史基浦、韩国仁川等国际大型机场已从交通中心发展为经济中心,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国规划建设的临空经济区已多达70多个。
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出发,2个小时航程可以覆盖全国70%的国土面积和80的人口范围。作为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空中交通枢纽(全国排名第8、全球排名前60),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拥有三座航站楼两条跑道,可满足目前世界上载客量最大的A380客机起降,保证跨洋洲际飞行,2013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600万人次。
作为陕西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西咸新区空港新城是向西开放不可或缺的窗口。依托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陕西唯一的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自起步建设以来,空港新城就遵循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向西开放中的定位,瞄准建设辐射西北亚的自由贸易园区,着力打造一流航空物流枢纽,建设空中丝绸之路起点。
按照“功能整体构造、项目协同建设”的理念,空港新城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和重点板块建设,成立三年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0多亿元,实际引进内资106.1亿元,引进外资1950万美元。七大产业组团同步开工56个重点项目,空港临空产业园、东航新机库、圆通速递西北转运中心等9个项目已经封顶,世界500强企业上海绿地集团、新加坡普洛斯物流,以及东方航空、台湾富立LED、申通快递、鑫华通光电、新地物流等一大批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龙头企业入区投资,临空产业实现快速集聚,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开发建设成效和区域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空港新城发展临空经济的模式和成效引起了国家民航局的高度关注。
这次批复的规划将西安国家航空城实验区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对外开放的国际门户、临空现代服务业引领区、现代航空高端制造科研聚集区、国际内陆型空港城市示范区。
到2025年,航空城将全面建成,形成以航空城为中心,连通国内外160多个城市280条航线网络,航空旅客和货邮吞吐量分别达到6700万人次和70万吨左右,航空制造业实现产值3000亿元,与临空相关联的高端研发制造、文化、旅游等产业年均增长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