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枢纽 >  物流园区
自贸区成功的四个样本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发布时间:2014-06-03 浏览数: 标签: 自贸区 四个样本

  上海自贸区已经初现雏形。然而,目前的自贸区离真正成熟的“自由贸易中心”还有一段距离。那么,不妨放眼全球,看看其他国家和地区成功实现“自由贸易”的关键在哪里,他山之石,以供借鉴。

 

  韩国:设立明确目标

 

  为了进一步提升所谓的支付平衡,1970年,韩国在海洋以及水运管理区建立了特殊出口加工区。2002年,韩国在临海地区设立了特殊的出口园区,根据2002年釜山港、光洋港和2003年的仁川国际机场,相继被指定为关税自由区,其目的是为了改善物流和商贸的环境政策。

 

  于是,这个自由区成为了东北亚地区一个非常重要的枢纽,2002年,韩国在包括仁川、釜山、镇海等地相继推出了经济自由区的概念,致力于提升综合商贸投资环境。经济自由区域自2003年启动以来,它的建设制度类似于特别行政区,涉及的行业包括制造、物流、医疗、教育、广播电视和金融等。同时它也能够为外商投资者提供更为便利的居住环境,并且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

 

  截至目前,韩国已经拥有了13个自由贸易区,8个特殊经济区,主要的港口包括釜山港和光洋港以及仁川港等,这些可以归入各自不同的经济发展区域。

 

  谈及韩国自由贸易区的成功经验,韩国海洋水产开发院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金范中在上海论坛期间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首先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自由贸易区的设立必须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同时对商业相关活动行使治外法权的保护;其次,自由贸易区需要有一个完善配套的法制保障体系,同时自由贸易区管理机构必须要有非常强大的管理能力;再次,每个自贸区必须要推出具有特色的优惠政策,比如说能够为外商投资的便利化,外商交易的便利化。”

 

  香港:进出不交关税

 

  对于中国香港而言,整个行政区就是一个自由贸易区,这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在香港,不仅货物进出海关不需要支付任何海关关税,而且公司在香港设立任何形式的企业都是不需要成本的,外商投资者可以100%地获得公司的拥有权,并且可以很好地把利润汇回本国。”香港贸易发展局大中华区研究副总监邱丽萍指出了香港自由贸易的成功“关键”。

 

  香港有较为独立的法律体系,也有自己的海关监管体系。同时,作为贸易和服务的门户,香港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之所以可以成功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正是因为香港位列全球第九位的庞大出口量,这意味着全球有许多国家把货物先转到香港,然后从香港再中转到其他地方。

 

  邱丽萍搬出了这样的“成功秘钥”:由于供应链的分散化分布,要求跨国公司有全球化复杂供应链管理的能力,同时管理许多供应链并进行高度有效的协调,迅速响应客户需求。香港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一个枢纽作用,它可以提供成熟的环境和服务支持,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其分散的供应链和价值链。她强调,自由贸易区内的服务是很重要的,链条中的每个环节都可以通过这种服务业进行高度整合。

 

  荷兰:加强内部互通

 

  自由贸易区在欧洲不是那么流行,尽管在欧洲过去确实有很多成功的自由贸易区的例子,但是现在很多的自由贸易区都已经被拆除了。即使在欧洲有一个安特卫普这样的自由贸易区,如今也难以幸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随着法律的不断严格,欧洲需要对自己物品的流通进行严格的控制、管制,同时整个欧盟地区现在已经变成了自由贸易区。

 

  谈及欧洲的“自贸区”,第一个让人想到的便是荷兰。尤其是鹿特丹港口庞大的贸易吞吐量,让人不禁惊叹是什么让这一个小小的国家拥有如此强大的贸易实力。

 

  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校长鲍琳·范德梅尔莫告诉记者,港口的基础设施以及这些设施的质量本身,对于荷兰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仅仅依靠一个港口显然无法提升整个区域的自由贸易实力。

 

  “首先应增加上海港内部的互联互通性,同时加强中国各个港口之间的互联互通性,以及中国港口和世界各国主要大港的互联互通性。”范德梅尔莫举例指出,2007年,荷兰政府推出了AEO(经认证的经营者)证书,这是指“以任何一种方式参与货物国际流通,并被海关当局认定符合世界海关组织或相应供应链安全标准的一方”。企业一旦获得AEO资格,可以走绿色通关,快速通关。如果没有AEO资格,企业就得耐心等待通关,检验程序极为烦琐。这有可能造成货物延期交付,从而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一旦你获得认证之后,相关的政府机构对你的控制就会减少。在国际贸易当中,你确实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如果你接受较少的政府监管的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对整个价值链、供应链进行认证。”范德梅尔莫指出,“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将鹿特丹和其他一些港口之间进行有效的连接,因为你可以将你的供应链进行认证,那么完成了这个认证之后,港口和港口之间的互联互通性就会得以提升。”

 

  新加坡:提高通关效率

 

  新加坡以自由贸易港立国,早在1969年就通过自由贸易区法案。其自贸区采用境内关外做法,提供免税区,区内允许进行一些非深度加工。

 

  早在1989年,新加坡政府就推出了全国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贸易网。这一系统打通了海关、税务、安全等逾35个与进出口贸易相关的部门,所有通关程序统一经贸易网执行,原本需2至7天的通关时间甚至可缩短至不到1分钟,需向各个不同监管部门提交的多份文件也锐减至1份电子文档即可。

 

  事实上,新加坡便是上海自贸区成立初期,许多设计人士的研究标的。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曾指出,“新加坡政府的简政放权与电子政府、信息化高度结合。这给我们一种启示:简政放权不光靠理念创新,也应该利用技术创新。”

 

  同时,新加坡自贸区多功能、综合型自贸区的优势,既体现在自贸区内业务整合,通关便利,物流、信息处理、报关等便捷,更体现在新加坡整体营商环境的优势。

 

  来自区域内其他自贸区的竞争是倒逼新加坡不断升级其自贸区软硬件的重要力量。对此,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说:“自由贸易区像是一个硬约束,要想从全球贸易中分到一杯羹,必须参与国际竞争,以竞争倒逼效率。”

分享到:
上一篇:打造特色金融 上海各区县盼与自贸区内外联动 下一篇:前海新区和上海自贸区:苗圃与盆景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