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一段时间以来,各地掀起一阵阵申报自贸区的热潮,但是,据相关媒体透露,这股申报自贸区的热潮可能会被降温,消息中称“所有的申报流程都停了下来,不少地方已经开始反省,并重新考虑申报方案。”消息一出,引发多方关注。自贸区申报为何会被泼冷水?天下财经值班编辑陈玺宇昨晚采访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王天龙。
记者:叫停自贸区申报的原因是什么?
王天龙: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很多地方不了解中央的改革深意,不具备设立自贸区的条件。自贸区是制度改革的试验田,它不是优惠政策的竞技场,它是典型的深水区改革,很多地方还没有到这个水位,在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发展阶段、贸易投资规模和开放深度上都还不具备条件。
第二,一哄而上设立自贸区有很大的风险。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贸区本身有很大的风险,贸易和投资风险还好,更重要的是金融对外开放的风险,比如自贸区资本账户开放以及利率和汇率水平如果管理不慎,会给国家整个金融形势带来严重影响。二是可能会留有后遗症。很多地方对自贸区认识有误区,条件也不成熟,仓促上马最后可能导致失误。
记者:各地政府对于自贸区的认识都有哪些误区?
王天龙:第一,对设立自贸区的战略意图有认识误区。中央设立自贸区,它是要为全国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途径,积累经验,是要发挥苗圃的作用,而不只是要促进当地发展,因此可能不会有很多的自贸区。
第二,对于自贸区的内涵认识有误区。很多地区认为自贸区就是争投资、拉项目、跑马圈地,没有认识到自贸区还有很多方面,有些还有很大的风险,需要承担很大的责任。
第三,对自贸区的政策认识有误区。自贸区是要实行与国际接轨和通行的规则与政策,这对经济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很多地方误以为自贸区是实施特殊的优惠政策,是政策洼地,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南辕北辙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