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枢纽 >  物流园区
上海自贸区公布上半年运行情况
来源:金融时报 发布时间:2014-07-17 浏览数: 标签: 上海自贸区 半年成绩单

  上半年,自贸区商品销售额6350亿元,增长11.3%;航运物流服务收入535亿元,增长19.0%;工商税收收入335亿元,增长21.0%,各项经济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记者马翠莲报道以开放促改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日前,上海自贸区交出靓丽的上半年成绩单。1月至6月,自贸区实现经营总收入7400亿元,同比增长11.2%。截至6月底,自贸区累计新设企业10445家,新设外资企业1245家;办结49个境外投资项目备案,对外投资12.69亿美元。

 

  目前,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效显现,经济增长快速,各项制度创新更是取得扎实成绩。上半年,自贸区商品销售额6350亿元,增长11.3%;航运物流服务收入535亿元,增长19.0%;工商税收收入335亿元,增长21.0%,各项经济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自贸区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而非政策优惠;要建设制度高地,而非政策洼地。”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表示:“我们要对接国际通行规则,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引进国际先进经验,提高服务业水平,努力形成更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公平、统一、高效的营商环境。”

 

  提高开放度、增加透明度,全新的“2014版负面清单”如期推出。目前,上海自贸区在金融、海关监管、商检、税务等多方面都进行了制度创新。

 

  5月22日,央行上海总部发布了自贸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实施细则。根据这一细则,6月18日,首批5家金融机构通过风险合格审慎评估,与相关企业签订了自由贸易账户开立协议,自贸区FT业务正式启动。到6月底,仅仅12天时间,上海市已开设FT账户460个,其中仅中国银行就开设了260个。

 

  从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等5项金融细则密集出台、“一行三会”51条改革举措大部分进入操作实施阶段,到自贸区金融政策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分账核算系统以及自由贸易账户宣告推出,上海自贸区通过制度创新,推动金融业务量大幅增长。

 

  截至5月底,自贸区跨境人民币境外借款发生45笔,共101亿元;参与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试点企业17家,资金池收支额78亿元;区内经常项下结算546.84亿元,直接投资项下结算206.53亿元;区内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为800亿元,同比增长1.7倍,占上海市12.7%。

 

  上海海关4月在自贸区内分批推出14项“可复制、可推广”的监管服务制度后,6月30日又推出5项改革举措,其中“企业注册登记改革”、“推进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互认”、“企业协调员试点”、“企业信用信息公开”4项制度已实施,另一项“企业自律管理”也已形成制度。截至5月底,上海海关办理先进区、后报关业务1518项,货值2.57亿美元;办理自行运输业务85项,货值1108.6万美元。

 

  上海口岸“单一窗口”已在6月底前完成“出入口岸船舶申报和联合签注”项目以及“海关与检验检疫一次录入、分别申报”项目的试点。上海自贸区新闻发言人朱民透露,截至7月2日晚,在国际船舶出入口岸联网核放项目上,海关发出放行指令214条,检验检疫发出放行指令404条,边检发出放行指令411条,海事发出放行指令293条,4家成功实现指令对碰141条。

 

  在商检制度创新方面,上海检验检疫局在自贸区推出了23项创新制度,其中一项是进口货物预检验制度。截至6月底,自贸区检验检疫部门共对1752批次进口货物实施了“预检验”,整个流程时间较之前至少缩短50%。

 

  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上海自贸区建设下一步将继续拿出“大动作”。在日前举行的自贸区信息通报例会上,记者获悉,自贸区将在7月完成三大制度创新任务,一是建设境外投资服务平台,平台集融资、保险、咨询等功能于一体,将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境外投资服务工作。二是推出国际中转集拼业务,解决国际中转集拼货物进入试验区保税仓库拼装集装后转运离境的作业要求和监管流程。三是推进进口商品国别中心建设。

分享到:
上一篇:山东:菏泽拟建粮食物流园区 下一篇:崇左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