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下午,成都综合保税区海关,车流来往不息,大厅内报检报关的人络绎不绝,但一切却显得有条不紊、多而不乱,这主要得益于成都海关的改革成效。
当天,全国人大代表及省人大代表等一行20余人来到成都综保区进行调研,深入了解了四川省内全领域、全区域通关一体化物流体系的“全域通”建设以及相关改革措施。记者从现场获悉,上海自贸区14项海关监管创新制度中有8项已在成都综保区内先行先试,而高效、低成本的“全域通”改革将于今年10月份全面覆盖全省所有监管区。
8项改革先行先试
四川打造西部准自贸区
复制上海自贸区海关监管创新制度,成都海关早已先行先试,14项制度已有8项在成都高新综保区施行。
8月15日,省政府网站发布《关于印发成都市部分区域学习借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方案的通知》,明确了打造“西部准自贸区”的学习借鉴方案。《方案》提出,要在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含高新、双流园区)、成都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2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探索形成的、不涉及法律法规调整的成熟经验,积极开展投资、金融、贸易便利化等4个方面17项任务的改革试点。
事实上,复制上海自贸区海关监管创新制度,成都海关早已先行先试,14项制度已有8项在成都高新综保区施行。
据成都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已实施的改革中有6项涉及通关程序的优化,分别为区内自行运输制度、加工贸易单式核销制度、集中申报制度、简化通关作业随附单证、集中汇总制度及智能化卡口验放制度。
通关程序的优化,给企业带来的是看得见的成本降低和时间的缩短。据英特尔公司测算,仅区内自行运输制度,每月节约费用超过10万元,整体通关时间减少6个小时,成都和大连两地间运输时间由原来的2-3天缩短至1天,截至目前节省运输等相关费用超过120万元如果该模式扩大至其在华所有企业,每年将节约运营成本2000万元。
同时,成都综保区内已有18家企业开展集中申报制度,企业报关单量比逐票报关降低约90%。区内进出口业务量最大企业富士康自该业务开展以来,通关时间已由之前的4-5小时缩短为现在的20-40分钟。
而另两项制度涉及保税功能拓展,为保税展示交易制度和境内外维修制度。目前综保区高新、双流两个园区均已搭建完成保税展示交易平台。而区内的富士康成为海关总署特批的全国首批内销自产品售后返区维修的试点企业,试点以来已维修苹果平板电脑1.8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