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建立第二个十年的开局年,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成为各方共识。专家认为,伴随着沿边综合金融改革的持续推进,金融将一如既往地扮演“催化剂”与“加速器”角色。
据悉,东盟已经连续3年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而中国也已连续四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迅猛的贸易发展背后,离不开金融服务载体的支持。据有关机构统计,全球90%以上的贸易活动都需要融资、担保、保险或其它金融服务,也就是说,只有10%物物交换货物贸易是不需要金融服务的。
第1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即将于9月16日~19日在广西南宁举行。从2009年至今,中国-东盟博览会已成功举办了5届“金融论坛”,成为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和货币流通的重要沟通和交流平台。“推出金融服务展是水到渠成之举。”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副秘书长王雷说,随着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进,中国与东盟之间贸易和投资合作的日益深化要求加快推动区域金融合作步伐。
专家认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未来十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的打造,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金融体系的支持和配合。为了适应自贸区贸易投资结算对人民币需求的上升,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被提上日程。
2013年底,《云南广西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出炉。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第一个获得批准的专业金融综合改革方案,也是继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之后,中国批复的第二个区域性综合改革试验区方案。
随后,《广西关于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实施意见》落地。未来,随着试验区金融环境不断完善、机制与方式的不断创新,广西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贸易规模也将持续扩大,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下一个十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