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滨海新区的东南一隅,记者最为突出的听觉感受就是飞机在这里起落时的马达轰鸣。但殊不知,在这片名为“天津港保税区”的行政区域范围内,每天会有多少航班往来于此。
作为滨海新区七大功能区之一,天津港保税区自1991年5月12日批准建立以来,已经走过了20多个年头。定位于中国北方第一个符合现代国际经济发展要求的保税区,凭借着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力图打造出一套与他同类功能区相比更为独特的产业链模式。
临港兴建 产业定位力求精准
“从天津整体版图来看,天津港保税区内的空港经济区毗邻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距离天津市区仅有3公里,距离北京110公里。在地缘优势上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陈绍旺在“中外媒体走进天津港保税区”活动中向新华网记者介绍说。
目前区内一方面依托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总部经济等多个领域的集群效应。另一方面,天津港保税区也借助港运优势,通过承接其他省市的高端商贸物流项目,提升区内的商贸物流水平。
由上海金鹿公务航空公司投资的尊捷(天津)航空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公务机飞行代理业务、托管代理业务等业务的企业,不久前选择在天津港保税区内的航空物流区注册成立。公司负责人曾对外表示:之所以选择落户是看好这里优良的区域功能、软件环境以及产业集聚效应。
如果追溯保税区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便不得不提及空客项目的启动。在2007年5月,欧洲最大的民用机生产公司——空客A320飞机总装线在空港落户。
“空客项目的落户和良好的发展态势产生了巨大的集聚和示范效应,中航直升机、西飞等多家知名航空企业和研究机构在此落户,航空航天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加之国内首支航空产业基金——中国航空产业基金落户,更为全区航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融资支持。”天津港保税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向新华网记者介绍说。
因时制宜 抢抓政策红利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天津港保税区及空港经济区凭借着独特的区位优势,一时间成为了首都高端项目的“后花园”。
在此次活动过程中,随访的记者团也参观了“滨海华大基因产业研究院”。这是一家以创新型基因科技研发转化为主营业务的平台企业。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周锐向记者介绍说:“作为医疗类科技型企业,发展新技术的投入很大,风险也比较高。相对而言,在这里的产业成本、生活成本比北京要低而且人才优势、地理优势、新区的政策环境优势都促使项目转移落户至空港。”
如今,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已经进一步推动天津承接北京高端产业的力度,除了科技企业,商业、医疗、现代服务业也纷纷与北京的相关项目对接。据相关资料显示:空港新燕莎奥特莱斯项目开业首日,就迎来5万人次,销售额达600万元;由北京东方剑桥打造的空港首所幼儿园,凭借着极强的师资力量,招生态势空前火爆。
另据陈绍旺介绍:目前,在天津申报的自贸区方案中,天津港保税区已在被纳入到所申报的区域范围内,也是继东疆保税港区、中心商务区后,天津第三个纳入自贸区规划的经济功能区。
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冯志江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借助天津申报自贸区的契机,区域要发挥实体经济优势,将自贸区政策与促进实体经济结合,带动新兴业态发展。除外,还要做大做优海、空贸易功能。通过强化政策、服务、成本优势,建设好营运、结算、维修、检测、市场五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