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APEC会议刚刚落幕,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昨在缅甸开幕。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昨日乘专机抵达缅甸首都内比都,一天半的时间里,他将出席第17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第17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和第九届东亚峰会,并对缅甸进行正式访问。
李克强昨日在泰国《民意报》发文称,将力争在2015年底前,如期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等区域自贸谈判,进一步提高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问题副研究员褚浩认为,在APEC会议的大背景下,李克强此访将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与缅甸的关系,提升东亚的地区合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国在东盟博弈升级
第25届东盟领导人会议12日在内比都开幕,缅甸总统吴登盛在开幕式上讲话。这是缅甸自2010年结束军政府统治、成立民选政府以来,主办的最重大的国际会议。
据报道,昨日的会议回顾并讨论了东盟共同体建设进程,重申要在不断变化的地区架构中加强东盟组织和东盟主导的各类机制的作用,加强东盟的中心地位。
会后的新闻公告说,东盟领导人会议规划了后2015年东盟共同体愿景,提出要加强东盟机构建设,并就地区和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东盟国家领导人重申要把东盟打造成政治上具有凝聚力,经济上具有活力,能担负起社会责任的和谐的共同体,并指出这符合东盟各国人民的根本愿望。
根据既定蓝图,东盟共同体将于2015年底建成。褚浩表示,在剩下的一年时间里,还有10%的工作未完成,而这也是最难推进的一块内容,各国在会上将如何推进东盟共同体的进一步深化,尤为值得关注。
东亚峰会于今日召开,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美国总统奥巴马、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韩国总统朴槿惠、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印度总理莫迪等18国领导人出席会议。会议将针对南海问题、抵御埃博拉疫情和反恐合作进行深入磋商。
外媒分析称,鉴于南海地区今年局势的紧张,该问题在会议上有突破性进展的机会并不大。
褚浩表示,随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中国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东盟迅速成为大国关注的对象,因此各大国在东盟的博弈也不断升级,他认为,东盟如何进一步处理与大国之间的关系,是此次峰会的看点之一。
外媒认为,由于奥巴马领导的民主党在美国中期选举受挫,加上日本有意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使得目前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受到的压力减小,因而就此而言,相对于南海问题来说,打击“伊斯兰国”及埃博拉疫情或将在此次峰会上达成重要成果。
报道称,美国将寻求印尼、马来西亚以及其他本地区穆斯林较多的国家帮助阻止“伊斯兰国”招揽新成员。当中包括打击恐怖分子资金网络。
这是奥巴马亚洲之行的第二站。他将在缅甸逗留两日,其间会和缅甸总统吴登盛以及反对派政党领袖昂山素季会面,试图表达他对缅甸2015年历史性选举的支持。
“双轨思路”处理南海问题
据中国驻泰国大使馆网站的消息,在李克强到达缅甸的同一天,泰国《民意报》发表了李克强名为《携手开创中国-东盟关系美好未来》的署名文章。
文章对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作了积极评价,并对双边关系的发展提出了美好的愿景。
文章称,海上合作已成中国和东盟合作的新亮点,并承诺对东盟欠发达国家加大投入,加强同湄公河国家在减贫扶贫、社会发展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支持东盟缩小内部发展差距。
在经贸领域,李克强表示,将力争在2015年底前,如期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等区域自贸谈判,进一步提高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
中方将启动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二期募集,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还将设立中国—东盟基础设施专项贷款。这些都将为双方基础设施联通建设提供强大助力。
海上合作已成为中国和东盟合作的新亮点。中国建议将明年确定为“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加强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环保、海上联通等领域的合作,促进双方经济共荣、利益共享、情感相融。
褚浩认为,李克强去年第一次参加东亚峰会时,提出了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构建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得到了东盟国家的积极响应。他表示,在此次会议上,对于推进命运共同体是否有更具体的倡议和深入的政策值得期待。
就南海问题,李克强在文中指出,南海问题上的分歧不会影响地区稳定和双边总体关系的发展,也不会影响南海的航行自由和安全。
文章称,我们明确了处理南海问题的“双轨思路”,提出有关具体争议由直接当事国通过谈判和协商解决,南海和平稳定由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加以维护。
此外,英国媒体报道称,李克强此访将不会与昂山素季进行会面。
报道称,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表示,李克强访问缅甸的时间非常短,主要是与缅甸总统吴登盛举行双边会谈,此外还将会见缅甸议会领导人,没有其他的会议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