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综合保税区是目前国内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沈阳综合保税区是由辽宁沈阳出口加工区、沈阳(张士)出口加工区和沈阳保税物流中心三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及场所整合组建的,于2012年10月正式封关运营,分A、B两个管理区。
A区位于沈阳近海经济区规划范围内,规划面积4.2平方公里,已启动面积1.168平方公里。去年10月份沈阳综合保税区体制调整以后,A区由辽中县人民政府具体负责开发建设。
沈阳综合保税区辽中管委会主任张江徽张江徽表示,在发展定位方面,确定实施三大战略,抓好四大产业,打造“东北新港,渤海新岸”,为沈阳申报自贸区奠定坚实基础。
张江徽所称的三大战略,一是区港联动战略。积极对接辽宁沿海港口群,以及沈阳铁路货站、桃仙国际机场空港乃至天津港等口岸平台,把A区打造成各口岸在内陆地区的喂给港和疏散港,建成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的重要枢纽节点。
二是两区融合战略。全力推进A区与近海经济区的内外统筹、融合发展,推进A区与中德产业园(铁西)的功能互补、配套发展,主动把A区产业发展纳入沈西工业走廊整体规划体系,实现小区域(沈阳综保区A区)服务引领大区域(沈西工业走廊)、大区域支撑配套小区域的发展目标。
三是特色发展战略。立足A区的比较优势和产业潜力,坚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错位发展,积极寻找突破点,打造国际知名的重大装备制造保税产业聚集地。
他所说的四大产业,一是以出口加工为先导,围绕具有传统优势的装备制造业发展出口加工产业,打造东北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出口加工基地。
二是以保税物流为主导,依托地处腹地和沿海的钻石节点的区位优势,利用陆海空多式联运,把A区建成具有集货起运和到货分拨配送功能的无水港。积极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开展电子商务合作,把A区作为试点城市跨境电商平台在北方的仓储配送中心,借船出海,线上交易在试点城市,线下配送在A区。
三是以国际贸易为引导,围绕产业结构、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在区内建立保税商品展示交易平台,大力引进跨境电子商务及国际贸易企业,按照“前店后仓”模式,以展促贸,做强保税展示交易产业,打造东北地区国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加强与周边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互联互通,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动各类生产生活要素高效流转,建立东北地区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借势沈阳具有雄厚的装备制造产业基础这一平台,以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为标杆,对接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沈阳制博会)等载体,率先建设综保区国际工业品汇展中心。
四是以检测和售后服务维修为补充,围绕沈西工业走廊特别是中德产业园发展检测和售后服务维修产业,打造辽宁装备出口商品检测和售后维修服务中心。
张江徽说,在功能开发方面,通过引进各类功能型企业,已具备国际化的仓储服务体系、便捷化的报关货代体系和专业化的物流配送体系,综保区所具有的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和国际贸易等主要功能已全部实现。
在优化服务方面,目前A区累计投入资金8亿元,已建成包括综合办公楼、关检查验仓库、国有保税仓库、检疫处理场等配套设施45000平方米。同时积极与海关、检验检疫部门沟通协调,努力提高通关通检便利化水平,切实发挥A区的口岸功能作用,为入区企业和有出口报关需求的区外企业提供便利化服务。
据了解,在招商引资方面,沈阳综合保税区A区围绕确定的四大主导产业全力开展招商,一大批项目迅速集聚。重点洽谈推进了中科建设国际石化交易中心、法国克拉特重型卡车、中国物流仓储物流、德国凯佩斯新型节能环保材料等项目。此外,正在重点推介的项目有2个,一个是沈阳综合保税区进口商品直销中心项目。按照“前店后仓”模式,打造集进口商品展示、体验及销售等功能为一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将国外的货品资源与国内的消费市场直接对接,让城市消费者足不出城即可买到质量可靠、价格实惠的进口商品。再一个是沈阳综合保税区保税展贸大厦项目。该项目是集电子商务孵化器、国际商品保税展示交易、金融服务、会展服务、总部经济及行政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东北国际保税展示贸易的新旗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