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空港物流园区是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为了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发展临空经济,推进全市转型发展而规划建设的一个重点产业园区,是一个集科技、研发、加工、制造、仓储、配送、物流和保税等功能于一体的自治区级物流园区。园区总体规划控制面积121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发展区30平方公里、配套发展区46平方公里、机场规划建设区45平方公里。园区2009年6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设以来,在市委和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坚持投资和引资并举、建设和管理并重,各项事业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园区累计完成投资124亿元(包括机场片区42亿元),中心发展区首期30平方公里已全面建成,实现“九通一平”,城市框架基本形成。
——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园区地处国家呼包银榆经济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呼包鄂经济圈的核心位置。紧邻市政府所在地康巴什新区和伊金霍洛旗旗府所在地阿勒腾席热镇,北距东胜区30公里,是鄂尔多斯市城市核心发展区“一核、一圈、一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处于全市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的枢纽位置。“四条铁路、四条干道”(包西铁路、东乌铁路、呼包鄂城际铁路、南部铁路,包茂高速(G65)、荣乌高速(G18)、210国道、109国道)和东机高速紧邻或贯穿园区。“一场两站”分别位于园区之内和园区旁边(鄂尔多斯机场、规划建设的城市轻轨站、鄂尔多斯火车站)。鄂尔多斯国际机场位于园区中心位置,设计年旅客吞吐量1200万人次,飞行等级为4D,达到了枢纽型国际中型航空港建筑规模。鄂尔多斯火车站紧邻园区,是一座集候车、售票、行包、旅客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火车站,站房面积近2万平米,可容纳2380个候车座位。优越的区位和便捷的交通为园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园区基础设施全面配套。截至目前,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4.6亿元,总计建成“四纵六横”主次干(支)道92公里。铺设六类市政管网(给水、雨水、污水、燃气、强电、弱电)1150公里。日供水量达5万立方米的自来水厂、日供气量达100万立方米的燃气门站和110KV变电站“一场两站”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电信通讯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全接入并投入使用。几年来,园区累计投入绿化资金7.1亿元,建成了“一圈环抱,一轴贯穿,一网覆盖,三园美化,多片点缀”的园林绿化体系,绿化面积791公顷,园区绿化率达到26.4%。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美丽的绿化景观为园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公共服务设施日臻完善。2011年,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与北京师范大学在园区合作创办了一所集幼儿园、小学、中学于一体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学校——北京师范大学鄂尔多斯第二附属学校(一校三区),已于2013年9月份开始招生办学。2012年,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创办了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医院——鄂尔多斯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三甲医院为标准),已于2014年3月份投入使用。金水源国际商务中心、凤凰城和祥惠苑商住公寓和小区建成投入使用(31万平方米)。开通了园区到康巴什、阿镇的公交线路,鄂尔多斯空港客运出租车公司已经投入运营。电信、银行、邮政等部门已经进驻并开始营业。总体形成“住有宜居、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行有便车和办公有场所、活动有场地、消费有去处”的配套服务体系,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对外开放能力逐步提高。2012年年底,园区启动了鄂尔多斯综合保税区的申建工作。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3.32平方公里,2013年9月编制完成《设立鄂尔多斯综合保税区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13年11月上报了设立鄂尔多斯综合保税区的请示文件。并于2015年2月将首期1.21平方公里请示文件经自治区上报至国务院并批办到了国家海关总署正在办理。在项目支撑方面,目前已经签约入驻综合保税区的项目有7个,预计进出口总额达75亿美元,实现税收20亿元左右,预计可带动就业2万人左右。综合保税区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园区对外开放程度和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推动我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产业项目不断集聚。园区重点引进和培育发展航空、物流、信息技术、加工制造、高端服务和健康文化旅游创意等六大产业。目前,已签约引进大数据新兴产业、软通动力跨境电商、云中艺城和人造蓝宝石长晶生产线等重点项目。在这些重点项目的带动下,园区将按照全市转型发展、创新创业的战略部署,以高科技、非资源型产业为导向,全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相关配套产业产业集群发展。
今后,空港物流园区将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和市委三届五次、六次全委会议精神和“五个共同”部署,认真贯彻执行《鄂尔多斯市经济开发区(园区)管理暂行办法》,紧紧围绕园区“四项基本职能”,以转型发展和创新创业为引领,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主线,以服务企业和强化管理为手段,充分发挥园区独特优势,推进转型发展和“产城融合”,将空港物流园区打造成为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