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车用替代燃料,甲醇越来越受到重视。近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加强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也要求开展甲醇燃料的试点工作。在当前电动车发展遭遇困境、自主品牌汽车在混合动力技术上尚有欠缺的情况下,以甲醇为代表的清洁替代燃料技术再次进入汽车行业的视野。
甲醇燃料符合中国资源条件
就资源储备情况而言,中国是一个缺油、少气而相对富煤的国家。近年来,石油短缺、尤其是柴油短缺的情况渐趋明显。2011年,在成都、重庆、武汉和石家庄等地爆出加油站无柴油可加的现象。因此,有着“甲醇部长”之称的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指出,无论从国家未来能源发展战略还是我国国内资源储备的客观情况来说,甲醇均是符合中国资源条件的替代能源。
“发展清洁替代能源是国家未来能源发展重要的战略方向并且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果。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发展天然气汽车产生与民争气的问题,而在东北三省、河南、安徽等地试点的乙醇燃料则爆出与民争粮的矛盾。”何光远告诉记者:“发展替代能源的目的在于节能减排、改善环境,在于解决国家能源的安全问题,因此必须立足于国家资源储备条件。而甲醇就是符合中国资源条件且成本最低、见效最快的燃料。”
作为甲醇柴油组合燃烧技术的开发者,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姚春德认为,甲醇用于柴油车燃烧,在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能够替代20%-30%的柴油,经济效益可观。
此外,对于汽车改装的技术要求也不复杂,据姚春德介绍:“只需在汽车喷油嘴和原车电脑之间加装一个多燃料发动机智能控制系统,并将其串联到整个系统中调节喷油量,即可改变原车运行参数,使汽车发动机燃烧甲醇燃料。这套装置仅千元左右,这就使甲醇汽车更具备大规模推广的现实可操作性。”
政令通畅扫清甲醇发展障碍
其实早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就开始推行甲醇燃料,并在山西省实验成功。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也在2009年批准颁布了首个甲醇燃料标准《车用甲醇汽油(M85)》。尽管如此,甲醇燃料未能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推广,原因比较复杂。
“首先是甲醇研发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难题,如煤化工提炼1吨甲醇需耗10吨水,而我国的产煤大省往往水资源匮乏;其次,社会上一直对甲醇排放、安全性等问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另外,国家相关政策和标准的缺失以及地方标准各异等也限制了甲醇能源的推广。”业内人士说道。
然而,2012年,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开展甲醇汽车试点工作的通知,今年又在《意见》中要求,开展柴油/甲醇双燃料压燃式内燃机的应用试点工作。这些举措表明,国家已经从政策层面认可甲醇的推广,而甲醇燃料的经济性以及自身具备的低排放环保性均对甲醇汽车发展产生利好的促进作用。
“此前由于甲醇汽车相关标准没有出台,导致车型无法上公告,阻碍了甲醇汽车的试点推广工作。”何光远表示,近几年,随着甲醇汽车技术标准和公告问题的解决,甲醇汽车的发展推广终于得到政策保障。”
不仅如此,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意见》还从方针政策、技术领域提出意见和要求,出台经济激励政策扶持相关企业的发展。今后,甲醇汽车将迎来“政令通则行业兴”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