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务院发布了《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并提出了几项重点工程。而为确保这些目标和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规划》预计“十二五”时期将为此投资约23660亿元。
有分析认为,《规划》的发布,进一步增强了全社会的环保意识,也对企业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企业对低碳节能产品的需求也将更加迫切,物流装备产品也不例外——低碳环保的绿色物流装备将更受欢迎。而在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的双重刺激下,未来,绿色物流装备业或将迎来一轮发展高潮。
目前,我国节能减排面临巨大挑战。“十二五”时期,如不能采取更加有效的应对措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一方面是国际市场绿色贸易壁垒日益突出;另一方面,早全球范围绿色经济、低碳技术兴起的前提下,不少国家都在大幅增加环保投入,以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在此背景下,《规划》提出了我国节能减排总体目标:到2015年,全国万元GDP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下降16%。“十二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
而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领域,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发展绿色物流的呼声也一直非常高涨。而此次《规划》的主要任务中,就有一些与物流行业息息相关。如推进交通运输节能。《规划》提出,将加快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优化运输结构,推进科技和管理创新,进一步提升运输工具能源效率,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各类运输方式。《规划》还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如铁路方面,大力发展电气化铁路,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公路运输将全面实施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水路运输将建设以国家高等级航道网为主体的内河航道网,推进航电枢纽建设,优化港口布局等。
发展绿色物流,离不开节能环保装备的支撑,绿色装备市场发展前景值得期待。《规划》就明确提出,要大力提升产品节能环保性能,打造绿色低碳品牌。与此同时,还提出要强化污染物减排。尽管主要针对控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但业内专家认为,一些物流装备在使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也非常严重。比如内燃叉车,尤其是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叉车,其排放严重污染环境,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为此,《规划》确定了几大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在节能改造工程中,交通运输节能方面,铁路运输将实施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和空调发电车节油节电、动态无功补偿以及谐波负序治理等技术改造;公路运输将实施电子不停车收费技术改造;水运将推广港口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油改电、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港区运输车辆和装卸机械节能改造、油码头油气回收等;民航将实施机场和地面服务设备节能改造,推广地面电源系统代替辅助动力装置等措施;将加快信息技术在城市交通中的应用,深入开展“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
在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中,将加大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力度。工业领域重点推广高效电动机等,产品能效水平提高10%以上,市场占有率提高到50%以上。
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中将示范推广新能源汽车、零排放和产业链接等一批重大、关键节能技术,对节能效果好、应用前景广阔的关键产品或核心部件组织规模化生产,提高研发、制造、系统集成和产业化能力。
事实上,绿色化早已成为物流装备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与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有些企业在选用物流装备时,已经在优先考虑绿色节能产品。因此,不少有远见的物流装备供应商早就开始关注环保问题,并采取了有效措施,在产品设计中尽可能降低碳排放水平,或通过新材料的运用,降低设备的震动、噪音与能源消耗量等。
尤其是近两年,绿色物流装备发展势头迅猛,电动叉车、轻量化起重搬运设备等环保型产品,成为厂商竞相追逐的新利润点。在一些主要的物流设备技术展会上,也经常能够看到设备参展商将“绿色”、“节能”、“低碳”等作为“卖点”。一些颁奖活动也会纷纷设置“绿色奖”,鼓励和推动企业发展绿色物流、使用绿色装备。例如在第六届中国国际物流节上,山河智能叉车就获得了绿色物流金奖;不少行业论坛也将装备的绿色化作为重要议题,甚至进行了专项研讨,如首届物流装备绿色与智能制造发展研讨会等。
那么,当前应该如何发展绿色物流装备
中国物流工程学会会长、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物流与仓储机械分会会长周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政策对于节能环保产品的支持,对于物流装备发展来说是重大利好,将引导和推动绿色物流装备的快速发展。”
他认为,绿色制造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的现代制造模式,其目标使得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回收等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而发展绿色物流装备,更多的是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到整个产品设计制造过程中。
事实上,对于我国工程机械产品节能技术的深入研究已刻不容缓。据了解,我国工程机械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而这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加剧。据统计,工程机械单机平均排量是轿车的4~8倍,年燃油总消耗量与轿车相当,但其排放比轿车差。我国工程机械节能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传统的工程机械动力匹配简单,作业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
因此,节能减排对装备制造产业来说,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更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业内专家强调,中国物流装备制造业既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人为本;又要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国际品牌竞争力,围绕低碳经济、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大力研究开发和应用先进制造技术,这是发展装备制造产业的必由之路。
与此同时,绿色发展理念将在提升行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上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直以来,客户需求与科技进步都是推动物流技术与装备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如今,在绿色化背景下,物流装备企业也要随时关注市场变化,把握机遇,满足物流业绿色发展需求,提高物流行业整体发展水平。
吴兴:打造现代物流装备“智造区”
“这是今年开年以来我们陆续接到的订单,其中包括亚马逊、苏宁、京东商城的大额订单。”日前,浙江德马科技有限公司内一派忙碌景象,企业负责人向记者亮出厚厚一叠订单后道出原委,“春节期间,我们工厂仅放了2天假,其他时间都在加班加点。”
据了解,去年,德马科技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业绩不降反升,其核心业务上升了50%以上,上交税收同比翻了一番多。该负责人说,“德马”将通过加大科研创新力度、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手段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到2016年,使“德马”逐步形成年产50万米标准输送机、 1000万只标准辊筒、 10万只智能电动辊筒、 1000台高端智能物流分拣设备和1000台物流智能机器人的生产规模。届时,产值将达到20亿至30亿元。“德马科技是吴兴区现代物流装备制造业的领军企业之一,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示范和辐射作用,引进和培养一批国际国内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推动整机型物流装备及关键零部件配套制造企业加快发展,形成完善的现代物流装备制造产业链。”吴兴区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吴兴区依托现有的省级工业设计基地及国家级科技创业园等基础,进一步强化公共研发平台和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积极引进和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加强智能化、自动化整台套物流装备及其关键零部件产品的研发,重点发展与物流输送装备、仓储分拣装备、搬运装卸装备、管道输送装备等产业相配套的物流智能化系统,促进现代物流装备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
“一个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需要产业链上完备的配套企业,还要有完备的服务中介机构。”吴兴区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吴兴区正在加快建立会计、审计、税务、法律等为物流装备企业提供服务的市场中介组织,培育设计中心、科创中心、技术评估、产权交易、成果转化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引进各类金融机构、信用担保、资信评级等金融中介服务,促进产业服务集成发展。“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技术驱动、示范带动、服务推动,加快现代物流装备产业集聚发展,形成装备制造、研发设计、智能配套、集成服务四大基地,把吴兴区打造成现代物流装备‘智造区’。 ”吴兴区发改委负责人说,预计到2014年,吴兴区现代物流装备产业总产值将达到300亿元,工业增加值60亿元,辐射带动全市相关产业1000亿元以上。
湖州:大力发展现代物流装备
近日,省政府在湖州举行湖州现代物流装备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和高新园区创建启动工作会议。会上举行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授牌仪式。高新园区规划总面积为14.1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仓储物流装备、装卸物流装备等产业,到2014年力争实现产值300亿元,到2017年实现产值700亿元,辐射带动全市相关产业2000亿元以上。
据介绍,近年来,湖州市把发展现代物流装备制造业作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首要任务,加快传统装备制造向现代装备制造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