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中有句话是这么说的:“眼光决定距离,理念决定思维,战略决定方向!”回顾2000年以来的中国叉车市场发展之路,国内各大叉车制造业以及广大的代理商群体也纷纷经历了开放、崛起、竞争、恶化、回落的过程,但还谈不上高质、高端、高技术、高竞争力的水平。
我们细数下国内的内燃车制造商:10年前,合力、杭叉、靖叉、厦叉、苏叉、台励福、大连等:10年后,宝骊、江淮、友佳、美科斯、华和、上力、合叉、平湖合力、扬州巨力、玉柴、龙工、柳工、尤恩、威肯、山推、吉鑫祥等;新进入者:青岛地恩地、纵横、蓝博旺、梯佑、德摩、英轩重工、安凯动力等,还有准备进入者。
再细数下电动叉车制造商:10年前,诺力、西林、搬易通、大隆、虎力、惠丰、宝象等;10年后,卓一、中力、意欧斯、欧能、开普、宜科等:新进入者:易特、佰森、华彤、比亚迪、靖江金晟、扬州大卫等,还有准备进入者。
最后我们细数国内市场活动率大为降低的十大品牌:华和、平湖合力、扬州巨力、玉柴、惠丰、虎力、宝象、苏叉、欧能等;随着竞争的加剧,未来三年,还会有其它品牌在国内市场活动率不断减少。
下面我们来看一组统计数据:
我们再看下2012年和2011年叉车销量的同比分析:
我们从柱状图和曲线图里可以看出2012年与2011年相比除了2月份之外,其余各月都处于负增长势态,从曲线图上我们更可以清晰的看出,2012年度叉车市场走势很不平稳。
我们再来看下2012年本年度的市场情况:
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出,2012年叉车总销量和内燃车逐月环比都处于一个往下走的势态,而电动平衡重和电动仓储车的需求逐月环比却相对很平稳,几乎无波动,处于水平线状态。从上面这些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电动类叉车将在未来处于一个绝对主导的地位,它们将引领叉车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成为一个新的增长极。
而叉车制造业的两极分化趋势继续加大:杭叉、合力2011、2012年均达到了7万台左右,小的越小,国内相当一部分的叉车制造业几乎处于消失状态,大多数的内燃车制造企业还处于亏损状态;而电动叉车相比较内燃车的需求量,整个行业包括新兴厂家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国内市场方面进口品牌代理商则高度垄断高端客户;杭叉、合力、龙工、柳工、美科斯等代理商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大,年销售量超过100台的代理商队伍不断壮大。
如果说2008年的经济危机并未如很多专家预言出现行业洗牌的结果,但是自经济危机之后,市场却已经在慢慢的开始洗牌了,这种局面正是“经济危机后现象”所造成的。
因此,国内众多内燃车制造商也将产品的未来研发转向了电动叉车的制造上面来,这是企业未来可以获得盈利和生存的唯一途径。如果说前十年是内燃车的黄金十年,后十年则将是电动叉车的白金时代。
下面我们再来看下国内叉车代理商的发展现状:
这是中叉网登记在册的部分数据,数据中显示代理商共有2149家,但根据市场的真实反馈来看,数据远远不止于此,本人预测现在中国国内从事叉车行业的正式或非正式销售商至少达5000家以上。
我一直认为,我们行业内部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关注各大制造业以及整个市场的发展和生存环境,却忽略了这么一个处在市场中端的庞大的代理商群体,我们从来没有去做过这方面的调查,没有去关注过他们这十年来的发展和生存现状,从民生来讲这是我们忽略了民生。但事实却是这么一个群体在支撑着中国国内的叉车需求市场。而在2000年初,国内一些主要的叉车代理商都还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级城市内,在二三级县城都很难看到,现在这些代理商则迅速发展到了各大县城,以及乡镇上,布点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形象越来越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