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RFID系统是利用感应、无线电波或微波能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实现识别和交换数据目的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作为条形码的无线版本,RFID技术具有条形码所不具备的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远、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存储数据容量更大、存储信息更改自如等优点。射频识别技术是从20世纪80年代走向成熟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进入90年代以来得到了极为迅速的发展。如今RFID的应用已相当广泛,如人员出入门禁监控管制、可回收资产管理、物流运输的货物管理、不停车收费、公交智能卡等等。
二、RFID技术及系统
典型的射频识别系统包括两部分:它们是射频卡、读写器。射频卡也称应答器或电子标签,它的几个主要模块集成到一块芯片中、完成与读写器通信,芯片上有内存部分用来储存识别号码或其他数据,如车牌号、车型、车主姓名等。芯片外围仅需连接天线,可以作为人员的身份识别卡或货物的标识卡。读写器也称收发器或询问器,它由发射单元、接收单元、信号处理控制单元和电源等组成。它通过天线向RFID卡发送射频调制信号(也称询问信号),同时通过天线接收从RFID卡返回的载有RFID卡中信息的射频调制信号(也称应答信号),经处理后传给智能控制设备。
射频识别系统的基本工作流程是: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射频卡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射频卡获得能量被激活;射频卡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卡内置发送天线发送出去;系统接收天线接收到从射频卡发送来的载波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阅读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主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卡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动作。阅读器的控制单元的功能包括:与应用系统软件进行通信,并执行应用系统软件发来的命令;控制与射频卡的通信过程(主一从原则);信号的编解码。对一些特殊的系统还有执行反碰撞算法,对射频卡与阅读器间要传送的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以及进行射频卡和阅读器间的身份验证等附加功能。
三、RFID技术典型应用案例
深圳海关车辆自动识别系统工程应用案例
深圳海关是中国主要口岸海关之一。所有在海关的备案车辆,均按规定安装固定的写有车辆身份信息的电子车牌,所有备案司机都领用一张写有司机身份信息的司机卡。车辆在到达进(出)境地海关时,系统通过微波读写器(Reader)自动获取电子车牌、司机卡信息,通过电子地磅获取车辆重量信息(如果载货,则同时通过条码阅读器获取载货清单的条形码信息),然后数据加密传至海关主机,与海关主机中数据库资料核对确认后,再返回查验信息。如果通关车辆为合法车辆,系统自动放行,同时向电子车牌实时写入车辆通关信息。如果通关车辆为异常车辆,系统报警并拦截,等待关员处理,关员处理完毕后,向系统发出车辆放行指令或到车检场进行查验。
使用电子车牌通关系统后,车辆可不停车过关,通过带称重地磅的通道验放地段只需要20秒,验放通道每道最大通关速度可达到150辆次/小时,验放速度提高了八倍,通道数量减少75%,大大提高了效益,节约了人力,排除了人工漏读、误读、不读等人为因素的干扰,解除了口岸车辆堵塞日趋严重的现象,有效克服了海关“严密监管”与“快速通关”的矛盾。深圳采用RFID标签作为车辆和驾驶员身份信息载体的通道型应用项目得到了充分的验证。“电子车牌”因此得到海关总署的认可,成为陆路、海关通关车辆的“法定技术装备”,并在全国海关逐步推广。
该应用的主要特点:电子车牌(RFID标签)使用UHF(902~928MHz)频段的无源卡,可免维护长期、多次反复使用。电子车牌采用防拆动技术安装在车辆前风挡玻璃,与车形成了唯一对应关系,成为该车唯一的电子身份标志,车辆的身份信息被严格固联在车上。使用双卡微波耦合技术,使安装在车辆上的玻璃介质的电子车牌和空气介质的司机卡能在同一个微波环境下同步工作,即实现对车辆的监管,同时也实现对司机的监管,并实现了人、车对应的合法性对比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