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流体系中,生鲜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占据重要位置,物流量巨大,从事冷链物流的主体十分复杂。因此,对冷链物流的体系加以分析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深远意义。
1冷链物流的概念和分类
所谓冷链,是指将易腐、生鲜食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冷链物流则是把易腐、生鲜食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经济和技术等各种问题集中起来考虑,协调相互间的关系,以确保易腐食品在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是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一项低温系统工程。冷链物流适合的商品一般分为三类:一是初级农产品,包括: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等;二是加工后的食品,如: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等等;三是特殊商品,即药品和疫苗。
2冷链物流的特性
冷链物流重要的是产品在时间、品质、温度、湿度和卫生环境方面的特殊性,体现更大的增值潜力和能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达到以较低成本满足较高服务水平、促进销售目的,需要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高度协调、通畅的信息流通、高效的运作、资源的优化管理等。
与常温物流比较而言,冷链物流具有以下特征:
2.1冷链物流配送货物的易腐性
冷链物流配送的货物通常是生鲜产品,即易腐(Perishable)性食品,运输过程中多种原因会使货物品质逐渐下降。生鲜食品在运送时保存环境的温度越低,品质越能保持长久。“温度”是影响其品质最重要的因素。如能将食品品质可能维持的时间与冷藏温度的关系进行量化,实际运作过程中将会相当便利。
2.2冷链物流的时效性
生鲜产品生命周期短,运送时间决定品质。人们在购买时从表面上无法区别。但生命周期较短的生鲜产品,如果运送时间的增加,虽然品质不至于达到不可食用的地步,但销售出去的机率会降低,销售量会减少,因此销售商为了达到较高的服务水准,在货物到达销售端时,往往会有时间窗(TimeWindows)的限制,限制运送者必须在事先约定的时段内送达。因此事先规划配送路线,考虑时间窗的限制,不仅可降低运输企业的成本,还可提高销售商服务质量,满足顾客需求。
2.3冷链物流配送装备要求的特殊性
一天之中气温是不一样的,为维持产品适宜的低温,运输中需要防腐保质,需要采用特定的低温运输设备或保鲜设备等组织冷链物流。农产品的生产地及第三方物流的收购地,都要求有冷藏和冷冻双功能库,还要配备冷藏运输车和保温集装箱等,才能保证生鲜食品的品质。
2.4冷链物流具有效率低、成本高的特性
有数据表明,冷链食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使整个物流费用占易腐食品成本的70%,按照国际标准,易腐食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这是因为目前我国冷链食品生产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较分散,而农贸市场、超市、专卖店、餐饮企业、大型企事业单位等需求也有同样的特点。这样还要一次或多次集散,增加了冷链食品的流通环节。多环节,流通效率低,食品受损,成本增加。
2.5冷链物流的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
冷链物流环节信息不畅,缺乏透明度,造成无谓耽搁,风险及成本增加。完善冷链信息系统功能,具有较高的组织、协调性,充分发挥有效的信息导向作用,保证冷链食品流向的顺畅。
2.6冷链物流市场具有经营规模小、网络分散的结构特征
一方面目前我国第三方专业化的冷链物流企业才刚刚兴起,发展极不成熟,是原有从事冷藏运输或仓储的企业转制而成,规模小,网络不健全,市场覆盖面较窄;另一方面基础设施设备布局结构不合理,或是冷冻仓库需求不能满足,或是地方仓库长期闲置。使冷链物流市场混乱,产业竞争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