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产业的蓬勃发展将美国送上了天然气产量的头把交椅,也重新塑造了美国天然气市场的面貌—正从液化天然气(LNG)进口国变成潜在的出口国。
在美国市场,LNG价格是与油价脱钩的,现在北美LNG价格基本在4美元/百万英热单位的低位徘徊。而在亚太地区,进口LNG主要用于替代燃油,在价格上与油价保持着较强的挂钩关系,并主要参考日本进口油价和印尼出口油价,造成LNG价格居高不下的局面,长期保持在1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以上。
北美的天然气价格与参照亚洲油价指数的LNG价格间的差异,已使得一些亚洲买家跃跃欲试。2012年1月,两个亚洲买家—印度燃气公司(GAIL)和韩国天然气公司(KOGAS)同意,2017年开始,进口参照美国亨利中心价格定价的墨西哥湾沿岸的LNG,总量达700万吨/年。
参照亨利中心价格定价的LNG,同样吸引着作为世界第一大LNG进口国的日本。据悉,住友商事、东京燃气与COVEPOINTLNG项目签署了230万吨/年的采购意向。三菱和三井公司各与Sempra能源公司的子公司卡梅伦LNG公司签署了20年付费协议,每年采购LNG400万吨。大阪燃气和中部电力公司各与自由港项目签署了220万吨/年的LNG购销框架协议。初步估算,日本公司已与美国公司签署了近1500万吨/年的LNG框架协议。
如果美国LNG出口市场发展顺利,且天然气仍持续低价,那么长期合同气价与美国亨利中心价格挂钩,而不是与传统的油价挂钩,将成为亚洲买家的一致意愿。这不仅可改变亚太地区进口LNG的来源组成,增加世界LNG市场的流动性,而且有望相对降低亚洲LNG市场的价格,缩小世界各区域天然气的价差,加强亚太地区LNG定价的话语权,推动LNG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换,促进LNG贸易进一步发展。
对美国而言,出口LNG还有一大好处,即可以利用现有设施减少浪费。此前在高涨的天然气价格刺激下,美国大兴土木,仅在墨西哥湾地区就建了7座LNG接收站。如今由于美国气源充足,气价长期在低位徘徊,使得大部分接收站都处于闲置状态。而对原有接收站进行改造,很大程度上能避免浪费。美国现在的LNG出口项目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利用原有设施进行的改造,目前改建LNG接收站项目的规划产能已接近1.3亿吨。
不过也要看到,虽然美国出口LNG受到国内外企业的欢迎,但出口前景仍有阻碍。美国国内有一种担心认为,LNG出口会导致美国天然气价格上涨,国内的化工和发电成本优势也将受到波及,可能有损美国经济的竞争力。一些能源研究机构也发布相关报告,讨论LNG出口对国内天然气价格的影响,比如国际能源署(EIA)就认为,每年出口LNG600亿-1200亿立方米,美国天然气价格将上涨3%-9%,电价会上涨1%-3%。
截至2012年9月,美国已有18家公司、12个项目向能源部申报LNG出口许可,其中大部分向自由贸易国出口LNG的申请已获批,只有萨宾帕斯项目同时获得向自由贸易国和非自由贸易国出口LNG的许可。
目前来看,美国向亚太地区出口的以亨利中心价格为基准的LNG合同数量有限,而且现阶段还未形成真正的LNG出口规模,因此目前北美LNG的出口还无法立即从根本上改变昂贵的亚洲LNG价格机制。但从长远来看,供给竞争的增加,会削弱一些边际LNG供应商(如俄罗斯)的优势。并且这也是亚太地区向LNG独立市场迈出的第一步,未来也许可以期待一种混合定价机制的出现,这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LNG进口国来说无疑将是一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