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日,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率先在北京海关、天津海关启动,9月22日,石家庄海关加入,京津冀区域内所有通关作业现场通过网络互联互通,打破了海关关区界限,实现“三关如一关”。3地企业无论在京津冀任何空运、海运港口进出境,均可自由选择申报、纳税、放行地点,告别了以往在属地和港口之间奔波带来的不便,真正实现足不出户即可顺畅通关。
据了解,京津冀3地海关目前共有43个通关业务现场,通关一体化改革实施后,这些作业现场通过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形成一个虚拟的“区域通关中心”进行实际运作,正所谓“三地通关如同一关”。
京津冀3地拥有的保税区、综合保税区、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等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也在一体化通关模式下实施了配套改革。在推进3地产业对接协作中,上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所具有的转口、仓储、保税、服务等功能优势,将会根据产业布局的需要和企业物流的需要得到集成发挥。
根据《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方案》,京津冀3地海关在建设一个区域通关中心的基础上,还将搭建统一申报、统一风险防控、统一专业审单、统一现场作业4大平台。在此改革框架下,京津冀地区企业被视为一个关区的企业,可根据其自身需要自主选择申报地海关,除了需要查验的货物要在实际进出境地海关办理验放手续外,可实现跨关区放行。此外,京津冀腹地区域的企业在京津冀口岸通关,同样适用一体化通关模式。
长江经济带
自12月1日起,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第二阶段改革实施,实现了长江流域的全覆盖,沿江的所有口岸和特殊监管区域都实现了一体化通关,企业可以直接在属地海关办理报关手续,实现“12关如同一关”的效果。
据了解,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一体化改革实施后,将形成长江全流域12个海关“多地通关、如同一关”的通关新格局,无论企业是否满足海关企业分类管理的评级要求、是否具备“属地申报”资格等条件,都可采用一体化通关模式在属地海关办理报关手续,而且除海关布控查验的货物需使用监管车辆运输外,其他情况企业完全可以自行安排车辆运输,自行掌握运输节奏,这将进一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通关效率。
广东地区
12月1日起广东地区各陆路口岸正式启用区域通关一体化模式。在此之前,广东省已于9月22日实现空运、海运口岸实现新的通关模式,至此广东实现海陆空口岸区域一体化通关。
广东目前有7个直属海关,此前该省内涉及跨关区的进出境货物通关需要通过转关作业完成。实现区域一体化通关后,省内企业无论在省内海关任何空运、海运港口、陆路口岸进出境,均可自由选择申报、纳税、放行地点,告别以往在属地和港口之间奔波带来的不便,有望实现足不出户即可顺畅通关。
据介绍,深圳海关下辖的深圳湾、皇岗、文锦渡、沙头角口岸,拱北海关下辖的横琴、闸口和珠澳跨境工业区口岸,是广东省供港供澳鲜活产品的主要运输渠道。陆路口岸通关一体化的启动将助推粤港、粤澳贸易往来和物流业的发展,向港澳特区供应的民生物资在通关方式上将有更灵活的选择。
改革后,广东企业在省内通关“七关如一关”物流成本将更加节约。此外,除特殊货物要在实际进出境地海关办理验放手续外,其余货物均可实现跨关区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