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现代化 >  装备技术
国内无线通讯技术智能化改革初显成效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5-02-06 浏览数: 标签: 四川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无线技术

  近年来,制造强国战略一直被重申,为应对国际竞争格局,建设适应中国国情的“工业4.0”迫在眉睫。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首的一大波新兴技术正在推动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对制造业生产方式、发展模式带来颠覆性、革命性的影响。无线通讯技术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加入了改革大军。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14年全年及第四季度电信服务情况》通告,就2014年我国通讯市场中的通讯网络、互联网业务融合、用户申诉举报、运营商检查、软件抽查、民间资本加入、3G/4G技术攻关等情况进行论述。

 

  随着通信领域改革的深入,从虚商集体入市、电信资费全部放开、“营改增”试点、网间结算调整,到铁塔公司组建、开放宽带接入市场、上海自贸区增值电信业务向外资进一步开放一系列新政高频出台,社会资本蜂拥而入,创新驱动初步显现,电信市场出现了期待已久的鲇鱼效应。

 

  无线通讯技术相关研究报告2015-2020年硬盘驱动器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2015年2月2015-2020年硬盘类存储设备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2015-2020年中国网上药店行业竞争态势与深度研究咨询预测报告2015-2020年影像投影仪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123  引入民资做大“蛋糕”

 

  2014年以来,电信改革通过引入多元化管制手段,对消除垄断、提升行业效率,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成效显著。搭上互联网快车的电信业,不仅快速实现了与互联网产业结构调整,更促进了民营资本的融入,彻底改变了以往三大电信国企独大的格局。

 

  一年中,《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紧密出台为民资进入电信打开大门。作为目前电信业发展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希望将移动通信市场这块“蛋糕”做大。

 

  据悉,2014进入电信市场的移动转售试点企业多达42家,此外,20余家民营转售企业正式放号,累计发展用户超过210万户,遍布全国28个省。转售民营企业累计投资超过15亿元人民币,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万个,劳动产业链新增就业岗位超过3万个。

 

  信息消费成经济增长重要引擎

 

  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达到2.8万亿元,同比增长18%,对GDP贡献约0.8个百分点。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2015年预期目标:信息消费规模达到3.2万亿元,同比增长15%左右。信息消费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15年,我国信息消费用户可望享受到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服务。

 

  同时,促进信息消费也成了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目标。2013年8月,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从2013年年底开始,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遴选了两批共104个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市(县、区),印发了《首批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市(县、区)建设2014工作要点》。2014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了《推进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建设的金融合作协议》,支持相关信息消费重点项目建设。

 

  积极探索促进信息消费新模式

 

  各试点城市围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强化创新意识;与有关部委、电信运营商、央企、相关行业协会合纵连横;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政策支持的着力点,以重点项目建设带动扩大信息消费,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产品完善激励措施,积极探索促进信息消费新模式。

 

  一年多来,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推动信息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建设4G网络,发放TD-LTE、FDD-LTE牌照;组织开展北斗导航在交通、电信、装备等重点行业的应用示范工程;引导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制定云计算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实施2014年云计算工程;实施10个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支持重点行业和民生领域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引导移动互联网新业态发展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全方位培育信息消费新亮点。

 

  2014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约12万亿元,增长20%,其中网络零售额增长41%,互联网行业收入增长50%。随着工业和信息化部促进信息消费工程的持续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消费将继续释放红利,催生更多新模式和新业态,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分享到:
上一篇:中国铁路设备实现产品技术标准等全方位输出 下一篇:纸包装行业:变革中亟待创新发展模式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