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最近频频“现身”快递物流配送环节当中,例如亚马逊及京东均启动了无人机送货计划,菜鸟网络也不甘落后,菜鸟网络表示,公司已经在内部成立了E.T.实验室,已完成了有关末端配送机器人、仓内拣货机器人等多个项目的研发,并将在今年陆续投入使用。对于上述中国物流行业的变化,阿里巴巴集团CEO、菜鸟网络董事长张勇坦言,中国物流行业正在涌现三大趋势:智慧化、绿色环保化,以及覆盖更广的“货通天下”。
转型迫在眉睫
据报道,这场以“重新连接”为主题的全球智慧物流峰会吸引了全球14个重点领域的69位大咖云集杭州,与会的物流界人士近1000名。包括美国邮政、UPS、FedEx等快递公司和邮政公司的负责人都参加了会议,并围绕智能、大数据、城市末端、农村、跨境、基础设施等话题进行了研讨。
与会嘉宾多表示,近10多年来,中国快递业务量的复合增长率超过30%,这样的速度保持下去,快递业的能力很快就会难以支撑,价格战、资源重复建设等也让行业面临成长压力。只有携手推进共享和智慧物流,整个行业才有可能实现换道超车。
来自德国弗劳恩霍夫物流研究院的中国首席科学家房殿军在会上透露,目前我国76%的物流运输靠公路完成,我国拥有2000多辆货车和3000多万卡车司机,但与之不匹配的是,卡车日行驶里程300公里,使用率只有欧美的1/3,公路运输空载率高达40%,运能浪费严重。房殿军还指出,欧洲整车运输一次只能运8辆小车,但在中国能运20辆,虽然货车运能提升如此之高看起来很自豪,背后却是深深的无奈。
这场峰会背后是多年以来因中国物流行业的低效运转,让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长年超过10万亿元,占GDP比重为18%,是美国8.5%的2倍有余,物流成本明显偏高。经过数年努力,2015年物流成本总算从18%降至16%,但仍然比欧美日等国高出两倍有余。如何降低物流成本不仅成了国家命题,也是日趋壮大的物流企业共同的期盼。
童文红表示,随着电商经济在全球范围的快速发展,如何解决物流瓶颈已经成为行业的共同命题,大家都渴望找到方向和答案。菜鸟网络通过大数据和社会化协同,已经为物流业建立起了向智慧转型的基础。接下来需要全行业更多吸收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尽快推进整个行业实现智能与共享。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指出,整个公共资源层面上的共享经济正在大量发生,而这不是由过去线下的零售体系,也不是由过去线下物流体系完成的。而是由一个新型的、互联网构造的体系来完成。这种全球公共资源的共享也在同期发生,新型的零售贸易模式正在从跨境电商和互联网平台上出现,这些都将带给物流体系发生改变,未来电商物流仍会继续变成由新的基础设施所支撑的新的服务体系。
物流总成本占GDP比重有望降至5%
据报道,在中国快递协会会长高宏峰看来,快递业发展到今天已有相当的规模,下一步要保速提质。在互联网经济时代,快递业发展关键要利用信息化来促进快递物流业的发展。
公开数据显示,近10多年来中国快递业务量的复合增长率超过30%。阿里巴巴CEO、菜鸟网络董事长张勇表示,全球快递业已经面临拐点,需要完成智慧转型,才能支撑未来电商经济的持续增长。只有携手推进共享和智慧物流,整个行业才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今年3月,菜鸟网络与物流合作伙伴一起组建了菜鸟联盟。通过大数据的支撑,菜鸟联盟提升了物流服务体验,帮助物流业建立服务分层,摆脱同质化竞争。
“但这仅仅是物流业向智慧转型的第一步,大数据和新技术的深层次应用还没有完全跟上来。”菜鸟网络CEO童文红说,通过充分共享和智慧化的物流,可以帮助消费者改善体验,帮助物流企业提高竞争力,更大的价值是能够帮助整个社会提高物流效率,节省物流成本。
作为直接影响经济体综合实力的指标,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发达国家只有8%,中国目前是16%,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
童文红表示,通过推动物流业向智慧转型,未来目标是要把中国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降低到5%,这将是物流新模式对社会的重大贡献。
科技将提升物流服务个性化服务体验“无论是德国的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都需要智慧物流体系作为重要支撑。”德国弗劳恩霍夫物流研究院的中国首席科学家房殿军认为,中国的物流网络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但在智慧物流建设方面是赶超发达国家的良好机遇。
无人机配送之争
据报道,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无人机配送逐渐火爆朋友圈,此前亚马逊、京东商城均已启动了无人机送货计划,不过由于成本过高,目前无人机配送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更多的处于试验阶段。
对于这个新兴领域,各大快递物流企业也时刻关注,不过,对于无人机近几年对快递物流行业的影响,各快递物流企业大佬对有不同的看法。
宅急送CEO陈平表示,无人机现在还不是快递物流企业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现在要解决的痛点是,客户既要速度快,还要价格便宜,更要货物安全,而实际上快递物流企业还根本没有解决上述问题,现在菜鸟网络想利用智能化、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来解决速度快、价格低和货物安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才是最核心的。“不能仅仅说开发一个机器人或无人机快递物流业就升级了,我认为这不是真正的升级,真正的升级是改变现在的物流模式和网络模式。”陈平补充道。
不过,在圆通董事长喻渭蛟看来,做快递物流的企业不去考虑机器人和无人机也是不行的,“机器人可以减轻劳动生产力,快递物流行业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作为这个行业的领军企业必须要考虑无人机等”。
虽然对智能设备感兴趣,但童文红说,现在物流界很多人在谈无人机,其实更多是作秀的成分。她认为无人机不是未来城市的主流配送方式。
“10年后,中国的年快递量有1000亿件,如果都靠无人机配送,那天上会出现什么景象,无人机配送在人口密度较低的农村地区才有应用场景。”童文红坦言,将来的末端配送,一定是快递员的服务加上社区的便利服务网络,这两个都是有人的。“与无人机相比,未来无人驾驶车辆配送可能更现实一些,无人机只能作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