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金改建立借贷登记中心的方案提出者,浙江大学讲师张翔周二晚告诉记者,民间借贷登记中心成立至今一年半来,交易规模仅8亿左右,远未发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作用,温州金改迫切需要政策突破。
据记者了解,登记中心一般有两种企业模式:一是线上模式,以英特网构筑网络,P2P网站翼龙贷为代表;二是线下模式,以社会网络为主,同时包括一些有担保牌照的担保公司。
目前在登记中心入住的企业信息都是公开的,以翼龙贷网站为例,后台的客户信息都需要实名认证,这些也都为温州民间借贷提供了阳光化的平台。但是“登记中心成立了一年多,还是发展不好”,张翔讲到。
具体原因很多,张翔列举称,一.需求和供给不匹配,企业需求大而很多P2P公司往往只提供50万以下的贷款;二.大额贷款基本都需要有抵押,但是来到中心借钱的人大都是先把抵押物抵押给了银行还没有筹够钱才来的,所以基本没有抵押物;三.登记中心入住的企业大都来自外地,与温州本地人建立信任还需要时间;四.信息完全公开,但税收等政策还不明朗,也使很多地下企业持观望态度,不愿意到登记中心登记;五.资金安全问题,登记中心并不做担保。等等。
至于政策如何突破,张翔表示可以通过免税、出借人信息隐私保护、资金匹配等问题做起,但具体如何改进还在进一步调研之中。
成立借贷登记中心是张翔在2009年就提给温州市政府的建议,旨在突破现有政策约束,给温州繁盛的民间借贷一条合法的出路。据张翔介绍,当时温州有很多民间的咨询、担保公司等,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但很多踩到了政策红线,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放贷等。然后2012年温州金改试点展开,温州市金融办采纳了张翔的建议,列为金改12条的第一条。
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批准温州设立金融改革试验区,温州金融改革从此开始。同年11月,金改细则,金12条落地。其中第一条就是探索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开展民间借贷服务中心试点,引导融资主体特别是法人实体进行民间融资备案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