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枢纽 >  物流中心
大宗商品交易将国际化 上海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可期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发布时间:2013-09-30 浏览数:

  根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将探索在自贸区内设立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和资源配置平台,开展能源产品、基本工业原料和大宗农产品的国际贸易;扩大完善期货保税交割试点,拓展仓单质押融资等功能。要提升国际航运服务能级。

 

    业内人士表示,上海自贸区建设将有力提升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和国际航运市场上的地位,并为上海与香港两地港口进行航运中心互动提供良好的制度与政策环境。

 

  打开大宗商品新格局

 

  自贸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将对外开放,大宗商品交易将完全实现国际化。开展能源产品、基本工业原料和大宗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将使国内外商品完全自由流通,不受关税壁垒等方面限制,大宗商品贸易将越发活跃,刺激商品的流动,商品价格更加市场化。

 

  自贸区还将扩大完善期货保税交割试点,拓展仓单质押融资等功能。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程小勇表示,这将促进自贸区大宗商品物流的进一步发展,自贸区将吸引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等机构设计交割库,仓单融资将越发活跃,商品金融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强,商品价格将越发受到内外币利差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程小勇表示,自贸区将成为全球大宗商品的集散地,大宗商品定价权将进一步东移。逐步允许境外企业参与商品期货交易,鼓励金融市场产品创新,期货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有助于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更趋合理。

 

  助力建设国际航运中心

 

  与大宗商品息息相关的是航运。方案提出,要积极发挥外高桥港、洋山深水港、浦东空港国际枢纽港的联动作用,探索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发展制度和运作模式;积极发展航运金融、国际船舶运输、国际船舶管理、国际航运经纪等产业。

 

  具体开放措施包括:放宽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国际船舶运输企业的外资股比限制,由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制定相关管理试行办法;允许中资公司拥有或控股拥有的非五星旗船,先行先试外贸进出口集装箱在国内沿海港口和上海港之间的沿海捎带业务;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国际船舶管理企业。

 

  上海社科院港澳研究中心主任尤安山表示,上海自贸区的开放措施比以往胆子更大,有较大突破,这将形成制度效应和改革红利,并且自贸区先行先试的经验是可复制的。方案为上海航运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国务院此前提出到2020年把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自贸区方案的出台可以助推这一目标早日实现。

 

  对于上海自贸区是否会冲击香港航运业,尤安山表示,香港航运中心已建成很长时间,尽管目前香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三位,上海则连续三年居于全球第一位,但自贸区出炉后并不意味着香港会进一步落后。上海背靠的腹地宽广优势是香港不具备的,而香港作为转口港的优势是上海不具备的。

 

  航运专家指出,从区域来看,上海港口辐射长三角地区,香港辐射华南地区,两个地区并不存在恶性竞争。上海自贸区建设在制度上的突破,会为两地航运中心良性互动发展提供更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分享到:
上一篇:宋希斌调研邮政对俄电商物流分拣中心建设情况 下一篇:推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