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形势课题组报告预计,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将稳中趋缓,四季度和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均将增长7.6%左右;而通货膨胀率则温和回升,失业率基本稳定。
据报道,报告初步预计,四季度及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将上涨3.1%和2.7%,明显低于3.5%的上限调控目标;PPI将分别下降1.6%和2%左右。
中国二季度GDP增长7.5%,中国政府今年初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为7.5%。
报告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有利方面包括“稳增长、保下限”政策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企业进行适度库存回补、以及外需将保持平稳等。
但基建项目资金来源趋紧、前期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以及土地购置面积增速大幅下滑、产能过剩化解缓慢抑制制造业复苏以及上年同期高基数等因素制约经济回升势头。
居民消费物价预期将温和回升。不利天气将会对秋粮产量带来一定影响,进而影响粮价稳定、猪周期受到国家收储影响有所延后,以及劳动力等成本推动性压力依然存在。不过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和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导致输入性通胀压力减轻。
以下为报告预测的各项指标明细:
四季度预测值、全年预测值、政府目标。
GDP:7.6%左右、7.6%左右、7.5%
CPI:3.1%、2.7%、3.5%
PPI:下降1.6%左右、下降2%左右
工业生产增速:9.7%左右、9.6%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19.8%左右、20.1%左右
房地产开发投资:15%左右、18%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左右、12.9%左右
外贸出口:7.5%左右、8.5%左右
贸易顺差:2,600多亿美元
具体来说,工业品市场需求总体改善并不显着,产能过剩与高杠杆的掣肘并未发生本质变化,工业企业库存回补力度有限,加之上年同期高基数因素,工业生产增速反弹速度会放缓。
投资方面,加强薄弱环节建设等投资增长具有一定利好效应,但是工业领域产能过剩问题仍十分严重,制造业投资难有本质性改观。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和风控的日趋规范,导致其基建项目资金来源趋紧。
房地产市场上,则开始显示分化趋势,一二线城市房价上涨势头强劲,而大部分三四线城市房价则呈现出颓势,房地产投资呈放缓态势。
被寄予厚望的居民消费方面,报告预计将保持平稳增长,但后劲不足。一方面,信息消费、环保产业等将消费等将成为拉动消费与投资的新引擎,但今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明显放缓,将影响到其实际消费能力。
随着发达经济体复苏势头,中国外贸出口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报告并指出,在产能过剩压制下,社会资本投资于实体经济意愿不强,加上地方融资平台“借新还旧”,使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运行。随着国内企业兼并、破产增多,部分理财产品信用违约风险提高,上述因素积累导致金融风险不断上升。
此外,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虽继续延迟,但预期增强,国际流动资本也可能再次发生逆转,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都正面临美元升值、证券等金融市场低迷、借贷成本抬高的局面。这些因素将进一步加大我国潜在的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