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满载着“陕西制造”的“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鸣笛开行。“长安号”将从西安国际港务区出发,沿陇海兰新线一路向西,穿越富饶的关中平原、美丽的新疆大草原,抵达哈萨克斯坦。
今年年初,为进一步提升国际内陆港功能,西安国际港务区在总结2011年“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试运行的基础上,确定了争取在今年年底前正式开行“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
据了解,“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采取“一干两支”的开行路线(西安—鹿特丹、西安—莫斯科、西安—阿拉木图),以及分两期实施的开行规划(西安—中亚、西安—欧洲)。首期开行的是西安—中亚的国际货运班列,首发站为新筑车站,国内终到站为阿拉山口站,货物终到站为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站和热姆站。
按照计划,2013年11月-2014年6月期间,“长安号”每月开行两班,其中一班为集装箱班列,一班为整车班列,2014年下半年每月开行三班。班列主要承载汽车配件、石油钻井设备、工程设备、桶装果汁饮料、石材、水泥等适箱和整车货物的运输,并有重点的吸收外地货源引流上列。根据市场调研,长安号开行初期,班列的货物发送量约100车/月,车型及箱型主要为敞车和平板车,箱型为20英尺、40英尺中铁箱和自备箱。
11月28日开行的首趟“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共90车,其中集装箱班列货品主要为机械配件、重晶石粉和工业盐等,共计41车,目的地是阿拉木图,运行时间约6天;整车班列货物为50型号石油钻机,共计49车,目的地是热姆,运行时间约10天。>>>西安港将重现万国通商盛况货源主要是“陕西制造”
与其他城市开通的至中亚、欧洲的列车相比,“长安号”最大的亮点是开行了整车班列,为集装箱难以运输的货物搭建了方便、快捷的运输通道。目前的“渝新欧”、“蓉欧”、“郑欧”都是开行的集装箱班列,货物属于电子类、汽车配件等一般贸易产品。而“长安号”国际货运整车班列发运的是石油钻井设备,用于中石油在哈萨克斯坦热姆地区石油钻采项目。
“长安号”国际货运整车班列形成品牌后,将吸引越来越多进军中亚的大型工程承包企业,把西安作为其工程物资装备的集散地。这不仅对国家在中亚地区实施的大型项目提供物流保障,还将为陕西、西安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招商引资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这是“西安港”作为国际中转枢纽港功能的具体体现,也为西安与沿海港口深化合作、双向互动,贯通连东接西的双向物流大通道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逐步走向成熟,也将有越来越多的沿海企业锁定西安,通过“长安号”与中亚地区开展国际贸易。
随着“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开行和持续运营,处于中国最中心位置的陕西、西安的地缘优势将得到进一步认可,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当前,“丝绸之路经济带”已经从战略构想走向落实阶段,拥有中国最大陆地港口——西安国际港务区的陕西、西安,有条件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最大的国际内陆中转枢纽港。
经过五年的努力,西安国际港务区通过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公路港三大核心平台功能叠加形成的“港口内移、就地办单、海铁联运、无缝对接”国际内陆港软、硬件功能,为国际货物在西安的中转集散提供了有力的功能支撑;与沿海、沿江、沿边口岸建立起了紧密合作机制,形成了设施先进、方式齐全、运能强大、管理到位的集疏运体系,可有效降低内陆企业物流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为国际物流大通道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节点支撑。
“西安港”亦将成为丝路经济带上最大的陆地国际中转枢纽港,云集全球商品,重现“万国通商”盛景,为陕西、西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提供“金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