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顺利成为“大宗商品第一消费国”,行业也正式告别黄金时代进入买方市场,其与大宗商品交易进入互联网时代,电子化交易促进物流业整合,并称中国大宗商品未来发展的三大趋势,因此,完善大宗商品交易体系建设尤为重要,而自贸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正沿着这条路前进。
据悉,在《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交易管理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实施两个月后,目前上海清算所已基本完成该交易平台的交易规则制定,预计将在四季度正式推出。首个交易品种将是基于上海洋山深水港保税交割仓库的、期限不超过1年的铜远期交易,主要吸引企业与机构投资者参与交易。为了盘活交易量,上海清算所计划将铜远期交易的定价设定为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铜现货报价+不同期限所对应的升贴水,通过类似OTC场外交易方式进行一对一撮合交易。并将引入人民币作为铜远期交易的定价、结算与清算。
但是当前的《暂行办法》依旧存在漏洞,根据自贸区大宗商品现货市场的交易品种为国内进出口量较大的大宗商品;交易价格不含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交收的大宗商品应尚未办理进口报关手续、或已完成出口报关手续之规定,意味着其所交易的大宗商品几乎不受境内监管部门管理,可能会引发更大规模的恶意交割违约事件。所以监管的完善依旧要放在体系建设首位。
自贸区设立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是为了进一步增强中国在全球大宗商品领域的定价话语权。也为我国大宗商品市场起到表率作用,因此,其规范发展与完善的交易体系十分重要,根据知情人士介绍,相关的监管制度预计将在下半年出台,主要围绕仓单真实性的有效监管展开。一旦这项监管制度正式面世,自贸区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才算真正进入面世倒计时。同时更多的交易品种也会相继上线,监管体系与交易体系建设也会日渐完善,自贸区大宗商品的交易平台的发展,能够增强我国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同时自贸区也符合我国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和投资工具的需要。
上海自贸区作为我国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主要任务是要探索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推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而自贸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的建设能够为我国大宗商品市场发展探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