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枢纽 >  物流中心
资源共享 中韩积极打造全球物流中心
来源:中国改革报 发布时间:2014-11-06 浏览数: 标签: 物流中心 中韩 资源共享

  2008年发生经济危机以后,随着以美国和欧洲为中心的发达国家持续经济萧条,亚欧大陆在国际社会中占据的政治、经济比重不断增加。从长期角度来看,这预示着亚欧大陆可能成为世界的中心地区。中韩作为亚欧大陆的对接点,同处于与东北亚地区产业链条和国际经济合作的节点位置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进入21世纪,中国一跃而起,在经济规模上加速追赶美国。2000年-2013年,中国经济出现年均9.85%的高增长。2013年,中国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2万亿美元,居世界贸易第二,全球10大集装箱,中国就有7个,上海港位列全球第一。随着中国物流市场的全面开放和迅猛发展,中韩之间的物流合作领域将有巨大的发展领域。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镰教授指出,以中韩为代表的亚太地区已经成为全球物流市场的核心,中韩未来的物流合作可以在欧亚经济走廊共建、自贸区物流、区域物流园区开发、先进物流技术交流等领域上有新的突破。

 

  双边贸易、相互投资迅速发展,为物流合作打下基础。1992年,中韩建交,双边贸易额仅为50.3亿美元。2013年,中韩双边贸易额达到2742亿美元,是建交之初的55倍,年增长率高达20.97%。除此之外,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最大的进口来源国、最大的海外投资国对象。与此同时,韩国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第五大外资来源国,双方互为最大海外旅行目的地国、最大留学生来源国。在相互投资方面,随着中国内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优势不断减弱,韩国对中国的投资动机逐渐由“确保廉价的劳动力”变为“开拓中国内需市场”。2013年,韩国对华投资20.59亿元,是建交之初的21倍,投资的领域逐步扩大到房地产、第三产业、服务业等,趋于多元化;截至2013年6月,中国对韩投资达57.18亿美元,进入韩国投资的中国企业数量已达2002家。随着两国对外贸易需求持续旺盛,相互投资的领域不断扩大,作为第三利润前景与经济发展催化剂的物流合作有广阔发展前景。

 

  产业转移,为物流合作带来动力。韩国产业不断向中国转移,在产业结构上由服装加工、玩具等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向造船、机械制造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韩国产业转移到中国后,必将会带来原材料、燃料等的采购需求从而产生采购物流需求,生产的产品需要对外销售产生销售物流等物流需求包括国际和国内物流需要。以韩国LG化学公司为例,LG化学在南京有工厂,生产小型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的电池,公司现在不仅着眼于南京,其首席执行官朴真秀日前表示,公司正在考虑在中国建立一家电动汽车电池工厂,来拉动需求。LG化学在中国投资建厂,将带动一系列的采购、销售、回收等物流需求。

 

  港口同盟,提升物流供应链的竞争力。构筑中韩港口物流联盟,扩大服务范围,有助于两国港口在合作中谋求共同发展,提升各自在全球供应链的竞争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强调,在21世纪,中韩起到欧亚时代很重要的核心位置,以及核心的纽带作用,是连接中亚、中东、欧洲的桥梁。新丝绸之路,铁路网络能够建立起来,共同搭建物流平台,两国在欧洲和亚洲之间交流过程当中,可以减少很多的物流费用,还可以引进更多的比较低廉的原材料。2011年,东疆保税港区与韩国新万金群山经济区日前达成区域合作意向,双方在天津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利用各自的资源、区位、产业、政策等优势,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全面开展项目合作,促进彼此的繁荣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王微副所长强调,“一带一路”的建设可能对中韩之间的合作也是一个开辟新领域的过程,特别是在物流领域方面,韩国的物流业在这些方面是领先于中国的,所以未来在人才、标准、创新这些方面,可能帮助中国的物流企业提升能力,进行这种供应链的整合,提升两国的这样一个发展的能力,为未来开拓更多的合作打下基础。

分享到:
上一篇:太原枢纽物流中心项目开工建设 规模居全省最大 下一篇:淄博保税物流中心首次入驻企业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