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保税物流中心高效有序运营
12月10日,武威保税物流中心首张报关单顺利通过海关审核、放行。这是武威保税物流中心高效有序运营的一个缩影。
10日,记者在武威保税物流中心看到,从武南铁路货运物流中心驶出的一辆辆装载着集装箱的卡车,有序地停靠在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卡口处,等待海关审验;工作人员有的在调度,有的在搬运;报关大厅内,工作人员手拿清单忙碌着,并不时向前来参观咨询的客商介绍中心情况。河南省顶级航线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郭予生说:“武威保税物流中心诸多优惠政策吸引了客商,我公司22箱货物于9日晚全部抵达这里,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合作。”
10日下午5点30分许,中心报关大厅内一片沸腾,自封关运营以来第一张《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出口货物报关单》顺利通过海关审核、放行。甘肃亚欧陆桥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方红明向记者介绍说:“目前中心已聚集了51车货物。全省首列中欧国际班列‘天马’号于12日正式开行,由武威南铁路站始发,经霍尔果斯站至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站,运送货物达40车。待中心运行常态化后,每周五发一列车。”
今年1月29日,经国家海关总署、财政部、税务总局、外汇管理局联合批准,我市设立全省首家保税物流中心——武威保税物流中心,9月24日通过国家四部委验收,10月13日正式封关运营。该中心位于凉州区黄羊工业园满家滩,依托国铁宁夏干塘至甘肃武威南二线园墩车站进行建设。一期工程占地面积734亩,投资2.79亿元,仓库、综合服务楼、堆场以及智能化卡口、检验场地等海关监管设施现已全面建成。二期工程规划面积16.22平方公里,将在武威保税物流中心的基础上,建设武威保税物流产业园,适时开通“陇新欧”货运班列。园区分为南北两区,其中北区规划面积6.18平方公里,是园区近期重点发展区域,也是未来园区向综合保税区发展的核心区域。主要包括武威保税物流中心、电子商务产业区、汽车产业物流区、it电子产业物流区、液体经济产业物流区、特色农牧产业物流区、其他产业物流区和铁路货场区。目前,北区外围总长10公里的绿化工程已经完成,征地工作已展开,市政基础设施正在配套,具备企业落地条件。南区规划面积10.04平方公里,是北区产业功能的拓展区,结合北区功能布局协调发展进出口加工与现代物流业,形成集进出口加工、国际物流、国际贸易、金融服务为一体的产业融合平台,打造“武威国际陆港”。
方红明说,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处于新亚欧大陆桥关键节点位置,与传统海运和第一亚欧大陆桥运输相比,在运输距离、通关便利、服务功能、辐射带动等方面优势明显,货物运距和时间大幅缩短。传统海运从上海港或天津港出发到欧亚大陆桥欧洲始发点荷兰鹿特丹港,运输距离约2万公里,时间约35天;第一亚欧大陆桥从苏州出发,经满洲里出境转往莫斯科,到达荷兰鹿特丹港,运输距离约1.2万公里,时间约14天。从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出发,经新亚欧大陆桥到达荷兰鹿特丹港,运输距离约8031公里,时间约11天,运输距离、运输时间均明显缩短,提高了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方红明还介绍说,中心具有保税仓储、转口贸易、入中心退税、转厂服务、国际配送、国际采购、集装箱服务、简单加工及附加值服务、物流信息处理九大功能,享有境内关外、出口退税、交易免税、进口保税、外汇优惠、保税金融等特殊政策,能使入驻企业降低物流成本,节约交易时间,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综合效益。武威保税物流中心的运营一方面为全省进出口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平台,促进全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辐射和服务周边省区,为青海、内蒙古、宁夏等周边区域的进出口和加工贸易企业,提供口岸通关、退税保税等服务,打造向西开放的国际物流平台。
武威保税物流中心的建设和运营,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省委书记王三运提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重要举措,对于我省扩大向西开放、构建外向型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该中心招商企业已拟定57家,包括甘肃弘晨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有限公司、义乌市金秋进出口有限公司、武威马蹄莲运输有限公司、甘肃中亚滕旺潮贸易有限公司等贸易公司及韩国sj公司、日本日通公司等多家企业。
另据了解,截至记者发稿时,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已有43张报关单通过海关审核、放行。